細數宋仁宗趙禎的「三大罪狀」,他是大宋好「官家」嗎?
目前正在網播的電視劇《清平樂》中,將宋仁宗趙禎塑造成很好的一個皇帝。在電視劇中,作為大宋「官家」的他也有著七情六慾,他曾經年輕過,曾經衝動過,但始終是理智最終戰勝了衝動和非理性,給人的感覺他就是天下第一好「官家」。
宋仁宗趙禎(1010—1063年),趙禎是成為皇太子之後重新起的名字。他曾經用名「趙受益」,「受益」這個名字,如今看來是比較俗的,也不知道古人是否還有其他的說法。估計在古代也不是什麼好的名字,所以後來宋仁宗趙禎改了名字,將其名字修改為「趙禎」,這和中華傳統文化「生不改名」相違背。不過,「趙禎」這個名字明顯優於「受益」,「禎」的本義是吉祥,與「益」的「有好處」在字面上的意思都是好的,只不過是「受益」這樣的名字比較俗氣罷了。
宋仁宗趙禎是大宋王朝的第四位「官家」,宋朝的前三位「官家」分別是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宋真宗趙桓。趙禎於1022年即皇帝位,到其去世的1063年一直在「官家」寶座上。宋仁宗趙禎,是中國歷史上以「仁」作為廟號的唯一的皇帝,可見趙禎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得到廣大人民群眾和史學家們的認可的,據說宋仁宗趙禎是中國歷史上口碑最好的皇帝,他嚴於紀律、生活簡樸、寬容下人,衣服快破了也還穿在身上,作為大宋的皇帝,他生活之簡樸有點作秀的感覺,因為大宋王朝到了宋仁宗趙禎的時代,已經變得比較富裕了。
至此,我們幾乎可以斷定,宋仁宗趙禎確實是一位有仁愛之心的皇帝。但是我覺得,他不是大宋的「好官家」,為何?因為趙禎有著「三大罪狀」:
第一大罪狀:沒有形成一以貫之的治國理政思想,政策朝令夕改
作為最高統治者,其不一定要多麼「簡樸」,也不一定要像趙禎一樣「仁愛」和「寬容下人」,因為這些都僅僅是一般好百姓的標準,並不是封建王朝好皇帝的標準。作為皇帝,應該有著或者說是在其統治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富有特色的、一以貫之的治國理政的思想,將自己的思想、理想貫穿於治國理政的全過程,確保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在政策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之時進行改革。我覺得,好的皇帝,應該是哲學家,能夠將自己的哲學理念貫徹下去,那麼就對老百姓來說就是莫大的福分了。
宋仁宗時期人才濟濟,有點像「井噴」的感覺,比如呂夷簡、富弼、韓琦、范仲淹、歐陽修等文官,以及狄青等武將,還有「天下最好的法官」包青天包拯,都是宋仁宗時期的著名人物。宋仁宗一朝如此之多的人才,如果宋仁宗趙禎具有治國理政的先進理念和才幹,那麼將朝廷治理得井井有條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但是,如此之好、好得不能再好的「好牌」,卻被宋仁宗趙禎打壞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宋仁宗沒有自己的治國思想、理政技能,導致朝廷制定的政策朝令夕改。雖然在他支持下搞了個什麼「慶曆新政」,但是因為意志不堅定,前怕狼後怕虎,沒有發揮改革應該具有的功效。因為宋仁宗趙禎沒有自己的主見,一旦宰輔得罪了言官,言官就會在御前參奏宰輔一把,此時左右搖晃的宋仁宗趙禎的通常做法就是換宰相,導致趙禎當皇帝期間的宰相換了一批又一批,如流水一般。如此這般,怎能保證朝廷政策的持續性、穩定性呢?就這樣,大宋王朝在趙禎手裡莫名其妙就衰敗了。說趙禎是大宋「好官家」的那些史學家們,可真是一點良心都沒有啊!
第二大罪狀:打贏了戰爭,卻要向西夏支付「歲幣」
宋仁宗趙禎確實是「仁」得要命,打贏了戰爭,卻要向遼國支付「歲幣」,有了那麼一個不好的開頭,導致「養虎為患」,將臨近垂死、奄奄一息的西夏救活、養肥。後來,逐步強大起來的遼國又動不動以武力相要挾,要求宋朝增加「歲幣」,增加大宋財政負擔。這些歲幣,哪裡是宋仁宗省吃儉用、穿破衣衫就能夠節省出來的?
宋仁宗趙禎一朝,和西夏的戰爭持續數年,最後西夏已經打不起戰爭了,西夏的軍費開支太大、國力不支,走投無路、窮途末路之際,西夏向宋仁宗求和,宋仁宗居然答應了。答應求和不要緊,宋朝每年還要向西夏「賜」絹13萬匹、銀5萬兩、茶2萬斤,這個就是所謂的「慶曆和議」。既然有了那麼一個開頭,那麼,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後來叫宋朝「賜」給他們「歲幣」逐步成為一種慣例,到了南宋,金朝已經不接受「賜」這個字了,叫宋朝「繳納」數量龐大的「歲幣」和美女等給他們。
第三大罪狀:狄青「戰神」憂鬱而死,大宋武將看不到希望
北宋王朝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啟,此事總是讓人覺得有點齷蹉,宋太祖趙匡胤獲得政權的方式總是有點為人所不齒,政權的合法性遭受質疑。對此問題,趙匡胤本人以及宋朝的此後之「官家」們都看得很清楚。
「官家」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重用文臣、抑制武臣,因為他們自身就是從武臣非法獲取政權開始的,所以擔心後世的武將們會效仿太祖趙匡胤以武力將大宋的江山搶去。正因如此,大宋的文人可謂是人才輩出,但是武將總是難以施展抱負,即便偶爾有類似狄青這樣的「戰神」橫空出世,也是鳳毛麟角,並且最終不得好死,狄青可謂取得了赫赫戰功,但是言官們多次對狄青發難,但宋仁宗趙禎卻對狄青這個「功臣」不予保護,而是聽從言官的建議,免去了狄青的樞密使職務,將其逐出京城,到陳州擔任通判這樣一個小官,1057年狄青鬱悶而死。
狄青之死,使大宋的武將們看不到希望。大宋朝廷不讓武將看到希望,那麼武將也就無法保護大宋江山。宋朝在中國版圖上的面積不斷減少,大家看看南宋的江山,在地圖上已經只有一小塊了。許多人說宋朝如何繁榮發達,他只是在某個很狹小的範圍內繁榮,一旦敵軍入侵,便毫無招架之力。
宋仁宗趙禎,可真不能算是大宋的「好官家」,其實是「壞官家」,為大宋的滅亡埋下了重要伏筆。
本文由青史通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細數宋仁宗趙禎的「三大罪狀」,他是大宋好「官家」嗎?
細數宋仁宗趙禎的「三大罪狀」,他是大宋好「官家」嗎?
目前正在網播的電視劇《清平樂》中,將宋仁宗趙禎塑造成很好的一個皇帝。在電視劇中,作為大宋「官家」的他也有著七情六慾,他曾經年輕過,曾經衝動過,但始終是理智最終戰勝了衝動和非理性,給人的感覺他就是天下第一好「官家」。
宋仁宗趙禎(1010—1063年),趙禎是成為皇太子之後重新起的名字。他曾經用名「趙受益」,「受益」這個名字,如今看來是比較俗的,也不知道古人是否還有其他的說法。估計在古代也不是什麼好的名字,所以後來宋仁宗趙禎改了名字,將其名字修改為「趙禎」,這和中華傳統文化「生不改名」相違背。不過,「趙禎」這個名字明顯優於「受益」,「禎」的本義是吉祥,與「益」的「有好處」在字面上的意思都是好的,只不過是「受益」這樣的名字比較俗氣罷了。
宋仁宗趙禎是大宋王朝的第四位「官家」,宋朝的前三位「官家」分別是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宋真宗趙桓。趙禎於1022年即皇帝位,到其去世的1063年一直在「官家」寶座上。宋仁宗趙禎,是中國歷史上以「仁」作為廟號的唯一的皇帝,可見趙禎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得到廣大人民群眾和史學家們的認可的,據說宋仁宗趙禎是中國歷史上口碑最好的皇帝,他嚴於紀律、生活簡樸、寬容下人,衣服快破了也還穿在身上,作為大宋的皇帝,他生活之簡樸有點作秀的感覺,因為大宋王朝到了宋仁宗趙禎的時代,已經變得比較富裕了。
至此,我們幾乎可以斷定,宋仁宗趙禎確實是一位有仁愛之心的皇帝。但是我覺得,他不是大宋的「好官家」,為何?因為趙禎有著「三大罪狀」:
第一大罪狀:沒有形成一以貫之的治國理政思想,政策朝令夕改
作為最高統治者,其不一定要多麼「簡樸」,也不一定要像趙禎一樣「仁愛」和「寬容下人」,因為這些都僅僅是一般好百姓的標準,並不是封建王朝好皇帝的標準。作為皇帝,應該有著或者說是在其統治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富有特色的、一以貫之的治國理政的思想,將自己的思想、理想貫穿於治國理政的全過程,確保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在政策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之時進行改革。我覺得,好的皇帝,應該是哲學家,能夠將自己的哲學理念貫徹下去,那麼就對老百姓來說就是莫大的福分了。
宋仁宗時期人才濟濟,有點像「井噴」的感覺,比如呂夷簡、富弼、韓琦、范仲淹、歐陽修等文官,以及狄青等武將,還有「天下最好的法官」包青天包拯,都是宋仁宗時期的著名人物。宋仁宗一朝如此之多的人才,如果宋仁宗趙禎具有治國理政的先進理念和才幹,那麼將朝廷治理得井井有條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但是,如此之好、好得不能再好的「好牌」,卻被宋仁宗趙禎打壞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宋仁宗沒有自己的治國思想、理政技能,導致朝廷制定的政策朝令夕改。雖然在他支持下搞了個什麼「慶曆新政」,但是因為意志不堅定,前怕狼後怕虎,沒有發揮改革應該具有的功效。因為宋仁宗趙禎沒有自己的主見,一旦宰輔得罪了言官,言官就會在御前參奏宰輔一把,此時左右搖晃的宋仁宗趙禎的通常做法就是換宰相,導致趙禎當皇帝期間的宰相換了一批又一批,如流水一般。如此這般,怎能保證朝廷政策的持續性、穩定性呢?就這樣,大宋王朝在趙禎手裡莫名其妙就衰敗了。說趙禎是大宋「好官家」的那些史學家們,可真是一點良心都沒有啊!
第二大罪狀:打贏了戰爭,卻要向西夏支付「歲幣」
宋仁宗趙禎確實是「仁」得要命,打贏了戰爭,卻要向遼國支付「歲幣」,有了那麼一個不好的開頭,導致「養虎為患」,將臨近垂死、奄奄一息的西夏救活、養肥。後來,逐步強大起來的遼國又動不動以武力相要挾,要求宋朝增加「歲幣」,增加大宋財政負擔。這些歲幣,哪裡是宋仁宗省吃儉用、穿破衣衫就能夠節省出來的?
宋仁宗趙禎一朝,和西夏的戰爭持續數年,最後西夏已經打不起戰爭了,西夏的軍費開支太大、國力不支,走投無路、窮途末路之際,西夏向宋仁宗求和,宋仁宗居然答應了。答應求和不要緊,宋朝每年還要向西夏「賜」絹13萬匹、銀5萬兩、茶2萬斤,這個就是所謂的「慶曆和議」。既然有了那麼一個開頭,那麼,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後來叫宋朝「賜」給他們「歲幣」逐步成為一種慣例,到了南宋,金朝已經不接受「賜」這個字了,叫宋朝「繳納」數量龐大的「歲幣」和美女等給他們。
第三大罪狀:狄青「戰神」憂鬱而死,大宋武將看不到希望
北宋王朝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啟,此事總是讓人覺得有點齷蹉,宋太祖趙匡胤獲得政權的方式總是有點為人所不齒,政權的合法性遭受質疑。對此問題,趙匡胤本人以及宋朝的此後之「官家」們都看得很清楚。
「官家」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重用文臣、抑制武臣,因為他們自身就是從武臣非法獲取政權開始的,所以擔心後世的武將們會效仿太祖趙匡胤以武力將大宋的江山搶去。正因如此,大宋的文人可謂是人才輩出,但是武將總是難以施展抱負,即便偶爾有類似狄青這樣的「戰神」橫空出世,也是鳳毛麟角,並且最終不得好死,狄青可謂取得了赫赫戰功,但是言官們多次對狄青發難,但宋仁宗趙禎卻對狄青這個「功臣」不予保護,而是聽從言官的建議,免去了狄青的樞密使職務,將其逐出京城,到陳州擔任通判這樣一個小官,1057年狄青鬱悶而死。
狄青之死,使大宋的武將們看不到希望。大宋朝廷不讓武將看到希望,那麼武將也就無法保護大宋江山。宋朝在中國版圖上的面積不斷減少,大家看看南宋的江山,在地圖上已經只有一小塊了。許多人說宋朝如何繁榮發達,他只是在某個很狹小的範圍內繁榮,一旦敵軍入侵,便毫無招架之力。
宋仁宗趙禎,可真不能算是大宋的「好官家」,其實是「壞官家」,為大宋的滅亡埋下了重要伏筆。
本文由青史通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