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說按語:1935年5月2日,方誌敏在獄中昏暗的油燈下深情寫道,「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你們覺得這位母親可愛嗎?我想你們是和我一樣的見解,都覺得這位母親是蠻可愛蠻可愛的」。
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隆重舉行,毛主席朗讀了自己親筆撰寫的「三個不朽」碑文,紀念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次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布新中國成立。
是的!為了可愛的中國,愛國仁人志士經歷了100多年的浴血奮鬥。為了可愛的中國,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建設者奉獻者寫就了70年的崢嶸輝煌。奮鬥與犧牲,成為五星紅旗的底色。不屈與抗爭,譜就《義勇軍進行曲》的基調。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兵說」推出《為了可愛的中國》專欄,回顧新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輝煌歷程,紀念為了可愛的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民英雄。
謹此向我們可愛的祖國母親致以70華誕祝福,祝願祖國母親永遠美麗,與天不老。作者:麒麟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民國時期,許多留學生出訪歐美,週遊世界。在他們的眼中,比起當時貧弱不堪、民不聊生的中國,歐美的發達、繁榮、高薪,無疑是吸引他們的利好條件。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仍有許多愛國志士,為了祖國不惜放棄優渥的生活待遇,重回故土,拯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楊裕民便是其中之一。1889年,楊裕民生於河北省遷安市楊團堡村的一個農戶之家。在兄弟之中,他排在第十三位,因而也得了個「楊十三」的別名。在親眼目睹百姓的凄苦生活後,少時的楊裕民便暗下決心,「日後必當救國救民,替百姓分憂解惑。」早年間,楊裕民曾在天津的南開中學讀書。就讀期間,他認識了比自己小一年級的周恩來,並與他一道利用課餘時間,一起排練話劇,同台演出。其中,多數的劇本都是與愛國有關,目的便是向廣大民眾傳播愛國思想。在與周恩來相處的幾年時間裡,楊裕民堅定了自己反帝反封、將害人的舊社會徹底推翻的決心。北伐時期的周恩來天津南開中學的正門。這座歷史悠久的學校,培養了周恩來、楊裕民等諸多中國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對於化工頗有興趣的楊裕民,自南開中學畢業後,便選擇進入天津高等工業專門學校的化學科深造。後來,他還一度當上了天津工業試驗所的化工課長一職。在他的提倡下,「振興實業,挽救中華」成了當時化工課職員們所奮鬥的目標。由於學術頗有建樹,1920年,楊裕民被試驗所保送至美國學習深造。經歷3年苦讀後,他拿到了博士學位。與之一起留學的朋友紛紛建議他留在美國,理由是美國薪資高,工作條件好,還不會受到戰亂的威脅。面對朋友的好言相勸,楊裕民表示:「那個陷於水深火熱,軍閥亂戰的國家,才是我的祖國。我只為自己的祖國而效力!」1923年,他孤身一人回到中國,繼續擔任天津化學工業課長一職。楊裕民楊裕民留美期間的肖像照楊裕民擔任化工課長期間,不辭辛勞,獨創出「葦草造紙新技術」,為開拓我國造紙業新原料、新工藝做出了貢獻。當被問及是否需要註冊專利時,楊裕民當即表示,分文不要,無私向全國推廣。上海大中華、江南造紙廠率先採用了這種造紙工藝,至上世紀30年代,「葦草造紙新技術」已遍及大江南北。除此之外,他還積極地向那些實業救國的企業家伸出援助之手。遷安人李顯庭想在故鄉造個造紙廠,卻苦於資金不足,一度流產。楊裕民得知後,當即派人出資,協助這位老鄉買設備,買土地,在三里河建起了一座半機械化的造紙廠,取名「顯記紙廠」。該廠產出的紙張,價廉物美,深得民眾好評。1929年,楊裕民出任河北省立工業學校化學製造系教授,兼職齋務課主任。在這個職務上,他一待便是8年。此後,他曾回到故鄉慷慨解囊,設立「三平民女子學校」,提倡「男女平等」,逐步放棄了傳統的「實業救國」思想。為解決農民「無地有租」的困境,楊教授不顧好友勸說,冒死直奔北平張作霖的「大帥府」,呈上「御狀」。他這一舉動,使得冀東地區七個州縣的農民多年承擔的「旗地」捐賦得到減免。一年的時間裡,農民便受惠高達110多萬元。「楊裕民不畏強暴,敢於為農民上書」的事迹,在冀東地區廣為流傳。
如今的「華豐紙廠」,便是由楊裕民、李顯庭合力創辦的「顯記紙廠」之延續
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身為教授的楊裕民走在隊伍的最前列,以實際行動支持、聲援抗日救國七七事變後,楊裕民果斷放棄了大學教授的優渥待遇,投身軍旅。他變賣家產,說服親友購買槍支彈藥,以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助抗日之火。不僅如此,楊裕民甚至親率子女,在冀東、天津地區動員群眾,掀起規模宏大的反日浪潮。1938年7月,楊裕民參與、組織了20多萬民眾參加的「冀東武裝抗日大暴動」,他本人擔任抗日聯軍第3路軍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間,因叛徒出賣,楊裕民與洪麟閣等上百人遭數十倍於己的敵偽困於小狼山之上。他率部奮勇殺出重圍,配合八路軍第4縱隊,接連攻破豐潤、玉田等多座重鎮,還活捉了日軍顧問石田少佐,歷經大小戰鬥50餘次,名揚冀東。在隨後的撤退途中,楊裕民遇敵打擊,一度受挫。輾轉多地後重新回到根據地,被朱德總司令召回八路軍總部,承擔軍工工作,由此告別一線戰鬥生涯。然而,由於長期熬夜工作,這位一心為國家為百姓服務,為抗日事業嘔心瀝血的教授,因積勞成疾,於1939年7月21日在太行山的轉移作戰中病逝,享年50歲。楊裕民逝世前,曾表示「誓必效死疆場,馬革裹屍,絕不輾轉床側做亡國奴」。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楊裕民之墓。毛主席為其題送輓聯:「國家風雨飄搖之中,對我輩特增擔荷;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於先生猶見典型。」2014年9月,楊裕民名列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留美博士歸來,變賣家產投身八路軍,逝世後毛主席題輓聯
兵說按語:
1935年5月2日,方誌敏在獄中昏暗的油燈下深情寫道,「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你們覺得這位母親可愛嗎?我想你們是和我一樣的見解,都覺得這位母親是蠻可愛蠻可愛的」。
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隆重舉行,毛主席朗讀了自己親筆撰寫的「三個不朽」碑文,紀念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次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布新中國成立。
是的!為了可愛的中國,愛國仁人志士經歷了100多年的浴血奮鬥。為了可愛的中國,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建設者奉獻者寫就了70年的崢嶸輝煌。奮鬥與犧牲,成為五星紅旗的底色。不屈與抗爭,譜就《義勇軍進行曲》的基調。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兵說」推出《為了可愛的中國》專欄,回顧新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輝煌歷程,紀念為了可愛的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民英雄。
謹此向我們可愛的祖國母親致以70華誕祝福,祝願祖國母親永遠美麗,與天不老。
作者:麒麟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民國時期,許多留學生出訪歐美,週遊世界。在他們的眼中,比起當時貧弱不堪、民不聊生的中國,歐美的發達、繁榮、高薪,無疑是吸引他們的利好條件。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仍有許多愛國志士,為了祖國不惜放棄優渥的生活待遇,重回故土,拯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楊裕民便是其中之一。
1889年,楊裕民生於河北省遷安市楊團堡村的一個農戶之家。在兄弟之中,他排在第十三位,因而也得了個「楊十三」的別名。在親眼目睹百姓的凄苦生活後,少時的楊裕民便暗下決心,「日後必當救國救民,替百姓分憂解惑。」
早年間,楊裕民曾在天津的南開中學讀書。就讀期間,他認識了比自己小一年級的周恩來,並與他一道利用課餘時間,一起排練話劇,同台演出。其中,多數的劇本都是與愛國有關,目的便是向廣大民眾傳播愛國思想。在與周恩來相處的幾年時間裡,楊裕民堅定了自己反帝反封、將害人的舊社會徹底推翻的決心。
北伐時期的周恩來
天津南開中學的正門。這座歷史悠久的學校,培養了周恩來、楊裕民等諸多中國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
對於化工頗有興趣的楊裕民,自南開中學畢業後,便選擇進入天津高等工業專門學校的化學科深造。後來,他還一度當上了天津工業試驗所的化工課長一職。在他的提倡下,「振興實業,挽救中華」成了當時化工課職員們所奮鬥的目標。
由於學術頗有建樹,1920年,楊裕民被試驗所保送至美國學習深造。經歷3年苦讀後,他拿到了博士學位。與之一起留學的朋友紛紛建議他留在美國,理由是美國薪資高,工作條件好,還不會受到戰亂的威脅。面對朋友的好言相勸,楊裕民表示:「那個陷於水深火熱,軍閥亂戰的國家,才是我的祖國。我只為自己的祖國而效力!」1923年,他孤身一人回到中國,繼續擔任天津化學工業課長一職。
楊裕民
楊裕民留美期間的肖像照
楊裕民擔任化工課長期間,不辭辛勞,獨創出「葦草造紙新技術」,為開拓我國造紙業新原料、新工藝做出了貢獻。當被問及是否需要註冊專利時,楊裕民當即表示,分文不要,無私向全國推廣。上海大中華、江南造紙廠率先採用了這種造紙工藝,至上世紀30年代,「葦草造紙新技術」已遍及大江南北。
除此之外,他還積極地向那些實業救國的企業家伸出援助之手。遷安人李顯庭想在故鄉造個造紙廠,卻苦於資金不足,一度流產。楊裕民得知後,當即派人出資,協助這位老鄉買設備,買土地,在三里河建起了一座半機械化的造紙廠,取名「顯記紙廠」。該廠產出的紙張,價廉物美,深得民眾好評。
1929年,楊裕民出任河北省立工業學校化學製造系教授,兼職齋務課主任。在這個職務上,他一待便是8年。此後,他曾回到故鄉慷慨解囊,設立「三平民女子學校」,提倡「男女平等」,逐步放棄了傳統的「實業救國」思想。
為解決農民「無地有租」的困境,楊教授不顧好友勸說,冒死直奔北平張作霖的「大帥府」,呈上「御狀」。他這一舉動,使得冀東地區七個州縣的農民多年承擔的「旗地」捐賦得到減免。一年的時間裡,農民便受惠高達110多萬元。「楊裕民不畏強暴,敢於為農民上書」的事迹,在冀東地區廣為流傳。
如今的「華豐紙廠」,便是由楊裕民、李顯庭合力創辦的「顯記紙廠」之延續
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身為教授的楊裕民走在隊伍的最前列,以實際行動支持、聲援抗日救國
七七事變後,楊裕民果斷放棄了大學教授的優渥待遇,投身軍旅。他變賣家產,說服親友購買槍支彈藥,以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助抗日之火。不僅如此,楊裕民甚至親率子女,在冀東、天津地區動員群眾,掀起規模宏大的反日浪潮。
1938年7月,楊裕民參與、組織了20多萬民眾參加的「冀東武裝抗日大暴動」,他本人擔任抗日聯軍第3路軍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間,因叛徒出賣,楊裕民與洪麟閣等上百人遭數十倍於己的敵偽困於小狼山之上。他率部奮勇殺出重圍,配合八路軍第4縱隊,接連攻破豐潤、玉田等多座重鎮,還活捉了日軍顧問石田少佐,歷經大小戰鬥50餘次,名揚冀東。
在隨後的撤退途中,楊裕民遇敵打擊,一度受挫。輾轉多地後重新回到根據地,被朱德總司令召回八路軍總部,承擔軍工工作,由此告別一線戰鬥生涯。
然而,由於長期熬夜工作,這位一心為國家為百姓服務,為抗日事業嘔心瀝血的教授,因積勞成疾,於1939年7月21日在太行山的轉移作戰中病逝,享年50歲。楊裕民逝世前,曾表示「誓必效死疆場,馬革裹屍,絕不輾轉床側做亡國奴」。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楊裕民之墓。毛主席為其題送輓聯:「國家風雨飄搖之中,對我輩特增擔荷;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於先生猶見典型。」2014年9月,楊裕民名列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