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薩提亞心理學上有一句名言:"孩子沒有錯,如果錯了,一定是父母的錯。"孩子穿名牌上幼兒園被孤立,家長跑學校鬧,要求開除老師在知乎上,無意中看到一條熱門討論。
一位匿名網友,發消息稱:
有位媽媽,因為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了,然後就跑到園長室大鬧,罵罵咧咧的,說是老師故意針對她家孩子,憑什麼這麼對待她兒子,要求園長開除這位老師。
老師氣惱,「他穿這樣誰跟他玩?」並表示自己從來沒有說叫誰孤立誰,都是平等對待。
好巧,我家孩子就跟她家兒子同班,說實在的,經她上次那麼一鬧,我都叮囑孩子不要和她兒子玩,玩的話也盡量不要離太近。
理由是,上次她家孩子一件衣服,被一起玩的孩子不小心弄破了,事後孩子家長特意在群里道歉,沒想到引來不滿的指責和咄咄逼人。
這位媽媽說,自己孩子那件衣服差不多七百塊,才剛買了一個月,穿了2次,就壞了,不依不饒地要對方買回去,或者買一件新的作為補償,說自己家孩子不會穿破衣服,一直都穿牌子衣。
為這件事,雙方爭執不下,群里其他家長紛紛勸反被懟:我沒錢,但不吃不喝,就願意這麼富養我兒子,你管得著嗎?
最後,在老師的調解下,對方無奈賠償了這位媽媽350塊,這位媽媽還嫌賠太少了,說"要不是遇上我這麼通情達理的人,這事可不能這麼就算了"。
說真的,當時我就冒出一個想法:可讓我家娃離這個孩子遠點,不然我可沒那麼多錢來賠。
今天才知道,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麼想,估計其他家長看到後,也叮囑自己家孩子少跟這個孩子玩了。
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只是覺得被孤立的孩子挺可憐,但轉念一想,誰讓他有這麼個媽呢?
都是普通家庭,孩子又頑皮,家長能怎麼辦?
底下有一個高贊回復:比窮更可怕的是假富養,我們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嗎?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想把最好的給孩子,愛子之心情有可原。
但是,"富養"不意味著在物質上極盡滿足孩子,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上的"富養"。
記得,之前網上熱傳,一個孩子父母因為孩子想要飯店裡裝飾用的氣球,店員不同意,父母就與店員起了爭執,最後砸下一萬塊錢要買下店裡所有的氣球。
父母對"富養就是用錢砸"的誤解,根本就不是"富養",而是對孩子的縱容和溺愛,只會讓孩子形成歪曲的價值觀,最終反而害了孩子。
被"富養"的00後女孩,寧願傷身體賺快錢,也不願受一點委屈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試藥"這個職業?
"試藥",也就是很多新葯上市前,需要有甘當"小白鼠"的試藥志願者以身試藥,來確定藥物的安全性和某些副作用。
自願試藥的人,也被統稱為"試藥族"。
不少人都是因為走投無路才加入"試藥族",因為可以賺取快錢。但也有不少大學生因為缺錢而加入。
瀟湘晨報記者就採訪過一位來自湖南的試藥人小文(化名),她才19歲,問及為什麼要走上這條路時。
她坦言:"因為不喜歡穩定的工作,但又需要錢,這樣賺錢快。但不敢讓爸媽知道,不然會打斷我的腿。"
第一次試藥前,小文和男友去看了一場演唱會。試驗結束後,她拿到了6500元,錢到賬,小文就把中介的聯繫方式都刪了,有顧慮"就想以後都不會再試藥了"。
但10月底,小文從廣東實習回到長沙,在芙蓉廣場附近租了一間單人公寓,裝修精緻,交通方便,每周還有人負責打掃,3個月房租5400元,交完就只剩下一千多塊錢了。
於是,她又想到了試藥。
11月6日上午,長沙某醫院就有一場,試完葯志願者可以拿到9000至9200元營養費,小文毫不猶豫就報了名。
在過去的3天5夜裡,小文一共被抽了23次血。
你可能,也會有疑惑,她是怎麼瞞住她爸媽的?她為什麼不能省著點花,要去冒險?
小文告訴記者:"我一直是被放養的。""我爸從小就跟我說,什麼東西都要選最好的。"原來,住院期間,小文會可以迴避和父母聯繫,不過平時,她也從不主動聯繫父母,只有爸爸每個月給她打一次電話,問問她的近況。
無疑,父母的教育失責,以及爸爸對"富養"女兒的誤解,導致女兒不甘願做來錢慢的工作。
記者了解到:
大概很少能有試藥志願者說從沒考慮過這些問題,但在概率學和顯性指標上,試藥的傷害似乎是志願者可以承擔的風險,他們會這樣安慰自己,"那麼多人試了都沒事","就試這一次沒關係的"。
是葯三分毒,醫院雖然為受試者提供了安全的醫學監護保障,但畢竟是藥物試驗,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可能會在潛伏多年後才暴露出來,不得不佩服那些"試藥"者的勇氣。
然而,對於孩子,為了賺快錢而去冒險"試藥",相信,沒有家長會同意。
到底該如何"富養"我們的孩子?小時候聽過一個"手端銀碗討飯吃"的故事。
有三位父親,經常到廟裡為兒子祈福,天長日久感動了菩薩。
有一天他們同時被菩薩請去,允許他們從眾多的寶物中每人挑一樣,回去送給兒子。
第一位父親挑了一隻鑲嵌著寶石的銀碗,第二位父親挑了一輛包滿黃金的馬車,第三位父親挑了一副鐵鑄的弓箭。
結果,得了銀碗的兒子每天熱衷於吃喝,得了金馬車的兒子喜歡在街市上招搖,得了弓箭的兒子整天在山野間狩獵。
多年後,三位父親去世。
愛吃喝的兒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寶石摳下來變賣完,最後不得不手端銀碗討飯。
愛招搖的兒子失去了招搖的資本,每天從金馬車上剝一小片金子,換點糧食辛苦度日。
整天狩獵的兒子練就了一身狩獵好功夫,經常扛著獵物回來,一家人有酒有肉,有穿有吃,一輩子不發愁。
這個樸素的民間故事,寓意著:作為父母,如果我們留給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財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給孩子留下一些生產性的、可持續性的財富,才是真正對他們一生負責。
"富養",也是同樣的道理。
給孩子生產性的、可持續性的,有利於孩子發展的富養,才是關鍵。
1、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投資孩子讀書這件事
閱讀可以塑造一個孩子的智力,還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質。書讀多了,思維開闊了,視野才能更開闊。
閱讀,一定是件長久,且需要堅持才能看到成效的事情。
有人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有人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經一去不復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讀過的書就像吃過的飯,早已融入你的骨子和血肉里,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2、給孩子自由,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還給孩子
尹建莉老師說:自由的孩子最自覺。自由不是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著你要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還給孩子。
比如說,不包辦代替、不輕易否定孩子做不到、容許孩子犯錯且引導孩子知錯就改等等。
當家長理解了什麼是"自由",才能給孩子真正的自由。
有自由的孩子,更自覺,更自律。
3、父母做良好表率,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英國教育家托馬斯·阿諾德說:"父母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你是以什麼樣的姿態和孩子相處,又是以什麼樣的姿態和周圍的人以及世界相處,孩子都能從中學習並模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
(註:所有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推薦閱讀➤
➤
※ 作者簡介:果媽,從事教育工作11年,家裡有兩個調皮娃娃。多平台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註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個贊,或轉發哦。你們的鼓勵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兒子在幼兒園被孤立,媽媽憤怒投訴,老師:他穿這樣誰跟他玩?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薩提亞心理學上有一句名言:"孩子沒有錯,如果錯了,一定是父母的錯。"
孩子穿名牌上幼兒園被孤立,家長跑學校鬧,要求開除老師
在知乎上,無意中看到一條熱門討論。
一位匿名網友,發消息稱:
有位媽媽,因為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了,然後就跑到園長室大鬧,罵罵咧咧的,說是老師故意針對她家孩子,憑什麼這麼對待她兒子,要求園長開除這位老師。
老師氣惱,「他穿這樣誰跟他玩?」並表示自己從來沒有說叫誰孤立誰,都是平等對待。
好巧,我家孩子就跟她家兒子同班,說實在的,經她上次那麼一鬧,我都叮囑孩子不要和她兒子玩,玩的話也盡量不要離太近。
理由是,上次她家孩子一件衣服,被一起玩的孩子不小心弄破了,事後孩子家長特意在群里道歉,沒想到引來不滿的指責和咄咄逼人。
這位媽媽說,自己孩子那件衣服差不多七百塊,才剛買了一個月,穿了2次,就壞了,不依不饒地要對方買回去,或者買一件新的作為補償,說自己家孩子不會穿破衣服,一直都穿牌子衣。
為這件事,雙方爭執不下,群里其他家長紛紛勸反被懟:我沒錢,但不吃不喝,就願意這麼富養我兒子,你管得著嗎?
最後,在老師的調解下,對方無奈賠償了這位媽媽350塊,這位媽媽還嫌賠太少了,說"要不是遇上我這麼通情達理的人,這事可不能這麼就算了"。
說真的,當時我就冒出一個想法:可讓我家娃離這個孩子遠點,不然我可沒那麼多錢來賠。
今天才知道,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麼想,估計其他家長看到後,也叮囑自己家孩子少跟這個孩子玩了。
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只是覺得被孤立的孩子挺可憐,但轉念一想,誰讓他有這麼個媽呢?
都是普通家庭,孩子又頑皮,家長能怎麼辦?
底下有一個高贊回復:比窮更可怕的是假富養,我們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嗎?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想把最好的給孩子,愛子之心情有可原。
但是,"富養"不意味著在物質上極盡滿足孩子,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上的"富養"。
記得,之前網上熱傳,一個孩子父母因為孩子想要飯店裡裝飾用的氣球,店員不同意,父母就與店員起了爭執,最後砸下一萬塊錢要買下店裡所有的氣球。
父母對"富養就是用錢砸"的誤解,根本就不是"富養",而是對孩子的縱容和溺愛,只會讓孩子形成歪曲的價值觀,最終反而害了孩子。
被"富養"的00後女孩,寧願傷身體賺快錢,也不願受一點委屈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試藥"這個職業?
"試藥",也就是很多新葯上市前,需要有甘當"小白鼠"的試藥志願者以身試藥,來確定藥物的安全性和某些副作用。
自願試藥的人,也被統稱為"試藥族"。
不少人都是因為走投無路才加入"試藥族",因為可以賺取快錢。但也有不少大學生因為缺錢而加入。
瀟湘晨報記者就採訪過一位來自湖南的試藥人小文(化名),她才19歲,問及為什麼要走上這條路時。
她坦言:"因為不喜歡穩定的工作,但又需要錢,這樣賺錢快。但不敢讓爸媽知道,不然會打斷我的腿。"
第一次試藥前,小文和男友去看了一場演唱會。試驗結束後,她拿到了6500元,錢到賬,小文就把中介的聯繫方式都刪了,有顧慮"就想以後都不會再試藥了"。
但10月底,小文從廣東實習回到長沙,在芙蓉廣場附近租了一間單人公寓,裝修精緻,交通方便,每周還有人負責打掃,3個月房租5400元,交完就只剩下一千多塊錢了。
於是,她又想到了試藥。
11月6日上午,長沙某醫院就有一場,試完葯志願者可以拿到9000至9200元營養費,小文毫不猶豫就報了名。
在過去的3天5夜裡,小文一共被抽了23次血。
你可能,也會有疑惑,她是怎麼瞞住她爸媽的?她為什麼不能省著點花,要去冒險?
小文告訴記者:
"我一直是被放養的。""我爸從小就跟我說,什麼東西都要選最好的。"
原來,住院期間,小文會可以迴避和父母聯繫,不過平時,她也從不主動聯繫父母,只有爸爸每個月給她打一次電話,問問她的近況。
無疑,父母的教育失責,以及爸爸對"富養"女兒的誤解,導致女兒不甘願做來錢慢的工作。
記者了解到:
大概很少能有試藥志願者說從沒考慮過這些問題,但在概率學和顯性指標上,試藥的傷害似乎是志願者可以承擔的風險,他們會這樣安慰自己,"那麼多人試了都沒事","就試這一次沒關係的"。
是葯三分毒,醫院雖然為受試者提供了安全的醫學監護保障,但畢竟是藥物試驗,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可能會在潛伏多年後才暴露出來,不得不佩服那些"試藥"者的勇氣。
然而,對於孩子,為了賺快錢而去冒險"試藥",相信,沒有家長會同意。
到底該如何"富養"我們的孩子?
小時候聽過一個"手端銀碗討飯吃"的故事。
有三位父親,經常到廟裡為兒子祈福,天長日久感動了菩薩。
有一天他們同時被菩薩請去,允許他們從眾多的寶物中每人挑一樣,回去送給兒子。
第一位父親挑了一隻鑲嵌著寶石的銀碗,第二位父親挑了一輛包滿黃金的馬車,第三位父親挑了一副鐵鑄的弓箭。
結果,得了銀碗的兒子每天熱衷於吃喝,得了金馬車的兒子喜歡在街市上招搖,得了弓箭的兒子整天在山野間狩獵。
多年後,三位父親去世。
愛吃喝的兒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寶石摳下來變賣完,最後不得不手端銀碗討飯。
愛招搖的兒子失去了招搖的資本,每天從金馬車上剝一小片金子,換點糧食辛苦度日。
整天狩獵的兒子練就了一身狩獵好功夫,經常扛著獵物回來,一家人有酒有肉,有穿有吃,一輩子不發愁。
這個樸素的民間故事,寓意著:作為父母,如果我們留給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財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給孩子留下一些生產性的、可持續性的財富,才是真正對他們一生負責。
"富養",也是同樣的道理。
給孩子生產性的、可持續性的,有利於孩子發展的富養,才是關鍵。
1、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投資孩子讀書這件事
閱讀可以塑造一個孩子的智力,還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質。書讀多了,思維開闊了,視野才能更開闊。
閱讀,一定是件長久,且需要堅持才能看到成效的事情。
有人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有人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經一去不復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讀過的書就像吃過的飯,早已融入你的骨子和血肉里,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2、給孩子自由,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還給孩子
尹建莉老師說:自由的孩子最自覺。自由不是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著你要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還給孩子。
比如說,不包辦代替、不輕易否定孩子做不到、容許孩子犯錯且引導孩子知錯就改等等。
當家長理解了什麼是"自由",才能給孩子真正的自由。
有自由的孩子,更自覺,更自律。
3、父母做良好表率,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英國教育家托馬斯·阿諾德說:"父母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你是以什麼樣的姿態和孩子相處,又是以什麼樣的姿態和周圍的人以及世界相處,孩子都能從中學習並模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
(註:所有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推薦閱讀
➤
➤
➤
※ 作者簡介:果媽,從事教育工作11年,家裡有兩個調皮娃娃。多平台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註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個贊,或轉發哦。你們的鼓勵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