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百年,偏安江左。這個存續了百年的王朝,經過多次北伐卻一直無法最終統一中國,完成收復故土的壯舉。其中北伐以東晉末年的劉裕北伐規模最大,內部也最為齊心,因而其取得的戰果也最為豐碩,在滅掉了當時北方的南燕,後秦等政權,擊敗崛起中的北魏之後,陸續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並且光復了當時的洛陽和長安。那麼作為今天故事的男主角的劉裕是如何從寒門子弟一步步走上當時門閥大族所控制的東晉朝廷的權力巔峰的呢?
早年經歷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今天讀到這首辛棄疾的詞,仍然能感受其中的蕩氣迴腸豪邁氣概。劉裕,小名寄奴,從他的小名中我們就不能看出當時東晉時期北方士民由北至南遷徙,遠離故土寄居他鄉的無奈。其出身在彭城一個貧寒之家,雖然其後來稱帝之後被考證為西漢楚元王劉交之後,但是到了他這一代,早已經是平凡不過的寒門子弟。由於家貧,劉裕是在其繼母的撫養下長大,其一直從事著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等比較底層的工作。如果沒有後來的從軍,也許劉裕的一生也就是隨著那個時代的起伏,隨波逐流,過完自己平凡而普通的一生。
當時謝玄在京口招募北方來的流民組建後來聞名一時的北府兵,劉裕應募入伍,並且成長為北府軍將領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更是得到上司孫無終的賞識,並被推薦到當時北府兵中著名將領劉牢之麾下,前往平定當時的在會稽等東南八郡作亂的孫恩起義。所謂時勢造英雄,劉裕在鎮壓起義軍中脫穎而出。平定孫恩起義和桓玄之亂《宋書》記載;初為冠軍孫無終司馬。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妖賊孫恩作亂於會稽,晉朝衛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東討。牢之請高祖參府軍事。十二月,牢之至吳,而賊緣道屯結,牢之命高祖與數十人,覘賊遠近。會遇賊至,眾數千人,高祖便進與戰。所將人多死,而戰意方厲,手奮長刀,所殺傷甚眾。牢之子敬宣疑高祖淹久,恐為賊所困,乃輕騎尋之。既而眾騎並至,賊乃奔退,斬獲千餘人,推鋒而進,平山陰,恩遁還入海。
史載,當時劉裕等數十人被劉牢之派往吳地偵查起義軍的動向,不過正好碰到幾千起義軍,劉裕率眾抵禦,隨從大半戰死,而劉裕還在英勇奮戰,後來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見偵查士卒遲遲不歸,於是派遣騎兵尋找,於是起義軍被斬殺千人,最終山陰被平定,起義軍首領孫恩逃到了海上。經過此役,劉裕成為了當時北府兵中下層士卒中的英雄,這也為他後來的崛起打下了基礎。
接著劉裕一直戰鬥在和孫恩起義軍的第一線,401年,孫恩從海上捲土重來,並且攻陷會稽,衛將軍謝琰戰死。劉牢之率領的北府兵再次出征,派劉裕戍守句章城,劉裕在守城中常常身先士卒,多次抵擋了起義軍的進攻,當時小小的句章城成為了孫恩起義軍無法逾越的堅城。
劉裕也並不是一昧固守城池,402年,孫恩率軍進攻海鹽縣,劉裕跟蹤追擊,並且在海鹽縣城已經被摧毀的情況下重新築起城池,並挑選數百人的敢死隊衝擊起義軍,並且斬殺當時的起義軍大將姚盛。同時假裝棄城,實則埋伏,大敗起義軍。隨後孫恩進攻丹徒,直接威脅東晉的都城建康,於是劉裕日夜兼程趕到丹徒,和守軍一起大敗孫恩軍,最終孫恩南逃,最終投海而死。劉裕也因功被封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
在劉裕所在的北府兵抵禦孫恩起義軍進攻的同時,當時的東晉朝廷和盤踞上游的荊州的桓玄交惡,最終引發了桓玄擊敗了前來征討的司馬元顯的朝廷軍,並且趁機進軍建康,當時北府兵作為唯一能制衡桓玄的力量,統領劉牢之在不聽屬下勸阻的情況下,投向桓玄,於是桓玄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收奪劉牢之兵權,劉牢之最終明白過來,自縊身亡。而劉裕因為戰功以及在北府兵舊部中的威望,被桓玄控制的朝廷任命為中兵參軍。
403年,繼承孫恩遺志的盧循再次起事,桓玄派劉裕討伐,殺其大帥張士道,盧循渡海南逃。而此時桓玄在佔領建康之後終於露出了真面目,其逼迫東晉禪讓,稱帝建立桓楚政權,並且因為擔心北府兵勢力,大肆屠殺北府兵舊將。劉裕對於桓玄的倒行逆施有所察覺,於是暗中聯繫北府兵殘餘舊將。404年,劉裕集合一千多北府殘兵,在京口舉兵起義,首先殲滅了桓修的兵力。隨後傳檄四方,各地紛起響應,眾人推劉裕為盟主,大軍西進建康,一舉擊敗桓玄的守軍,桓玄也在西逃到江陵之後,最終兵敗被殺。劉裕被朝廷任命為、都督揚州、徐州、兗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八州諸軍事、鎮軍將軍,徐州刺史,正式一躍掌控東晉朝政大權。北伐南燕,平定國內叛亂劉裕作為行伍出身的寒門子弟,其雖然識字不多,但是其從底層一步步打拚上來,見識了當時的民間疾苦,也明白戰亂以及國家分裂對於百姓意味著什麼。特別是當時劉裕重組的北府兵,這些人的組成都是北方流落到江南的百姓,其對於收復故土有著強烈的意願,而劉裕也是曾經的北方人士,因而對於當時朝廷已經安居江左,無意北上收復故土更是痛心疾首。
東晉立國數十年,雖然數次北伐,但是北伐一方面成為權臣掌控朝廷,撈取政治資本的本錢,比如桓溫,一方面朝廷害怕掌控軍隊的將領借著北伐,成功之後權力太大威脅中央朝廷,因而多加掣肘,致使北伐上下不同心,比如淝水之戰後謝安謝玄主持的北伐。因而北伐多次收復黃河以南的地區,當時又多次易手,先後被前秦,前燕,後燕等等政權奪取北伐果實。因而每次北伐都是勞民傷財,讓東晉的國力日益減退,所以想要北伐的成功,一要內部穩定團結,二要民心士氣所向,而劉裕在滅桓玄,平孫恩之後,以強大的威望得以實現北伐的意志。
409年,南燕南侵肆虐淮北,劉裕面對南燕的挑釁,於同年四月從建康水陸進入泗水,開始北伐南燕的征途。北伐軍一路經由下邳過琅邪,隨後出其不意的過莒縣,越大峴山,在臨朐大敗南燕國主慕容超率領的大軍,劉裕率兵趁勝進軍南燕都城廣固。410年二月,廣固被東晉軍攻破,慕容超被俘,南燕滅亡。北伐的第一期,劉裕就取得了良好開局,一舉收復了當時盤踞今山東以及江蘇北部的大片領土。
在北伐取得進展的同時,東晉後方出現了亂局。佔據嶺南的盧循,徐道覆等在410年起兵,進攻江州(轄境為今江西大部),江州刺史何無忌戰死,豫州刺史劉毅大敗,起義軍直逼建康。在如此危局之下,劉裕不得不率兵南返,在建康決意死戰之後,劉裕率軍大敗盧循軍,盧循南逃廣州,最終被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所殺,411年,徐道覆兵敗逃回始興,最終被殺,這場持續了十多年的孫恩盧循之亂終於平定。
412年,荊州刺史劉毅因為不滿在劉裕以下,多方阻擾劉裕推行政令和布置人事,於是劉裕在同年出征荊州,最終劉毅在江陵戰敗被殺。隨後年底12月,劉裕率軍伐蜀,其提拔資歷尚輕朱齡石為統帥,帶領兩萬大軍攻伐譙蜀,事實證明了劉裕的眼光,413年,東晉成功滅譙蜀,巴蜀地區再入南方版圖,同時威逼盤踞漢中的仇池稱臣。在一系列的征戰之後,劉裕看到了東晉國內因為朝廷動亂以及戰爭導致的經濟凋敝,百姓流離失所,於是在414年,劉裕上表開始了修生養息的政策,恢復國力,為後來繼續北伐積蓄國力。
415年,劉裕討伐是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和雍州刺史魯宗之,消滅了這些內部的不安定因素之後,劉裕勢力終於得以統轄東晉全境,開始繼續北伐的事業。北伐後秦,擊敗北魏416年,後秦國主姚興病死,新主姚泓繼位,內亂導致後秦朝政不穩,於是劉裕抓住這個良機,於當年八月開始北伐。北伐軍先以王鎮惡和檀道濟為先鋒從淮水淝水轉戰許昌洛陽,其進軍神速,十月王鎮惡就率軍佔領洛陽。417年初,劉裕留其子劉義隆鎮守彭城,自率大軍北上,在黃河北岸遭到了北魏軍的騷擾。劉裕以卻月陣大敗北魏三萬騎兵,讓北魏不敢再來進犯,與此同時,北伐前鋒軍佔領潼關,打開了進入關中的門戶。隨後劉裕率領的北伐大軍一舉西進,全面收復河南全境。
劉裕大軍達到潼關之後,聽取了部下王鎮惡的建議,讓其率水軍沿著渭水溯流而上進軍長安,大軍隨後逼近,由於北伐軍士氣高漲,加上後秦本就內憂不斷,長安一舉被北伐軍攻陷,姚泓率群臣投降,後秦滅亡。從北伐後秦的過程中可以見到以前在隨著劉裕征戰過程中的眾多年輕將領脫穎而出,並且知人善任,在其麾下的比如王鎮惡,其是曾經為前秦丞相王猛之子,前期曾經在攻伐劉毅的過程中就嶄露頭角,在這次北伐中更是戰功赫赫。關中內亂,回朝稱帝在北伐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劉裕收到了來自東晉朝廷不好的消息,留守建康的劉裕嫡系劉穆之病死,於是劉裕擔憂後方不穩,於是讓自己的兒子劉義真以及眾多北伐諸將鎮守長安,自己率軍南歸。結果留守長安的諸多將領發生內訌,眾多將領比如王鎮惡,沈田子等人被自己人殺死,大夏國主郝連勃勃不失時機的進攻長安,關中大部分地區失陷,名將朱齡石也在掩護劉義真撤退的途中戰死。雖然損失關中和眾多良將,但是經過劉裕的北伐,黃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漢水上游的大片地區,為東晉所有。
北伐以及平定起義等等巨大的戰功,讓劉裕有了取代東晉的資本,於是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東晉滅亡。422年,劉裕本想計划出征北魏,消滅這個盤踞中國北方的最後一個強大的敵人,結果途中病重,最終在健康病逝。楚客垃圾君評語劉裕作為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其起於寒門,能在當時從魏晉以來以九品中正製取仕,看重門第的環境下崛起,並且南征北戰,成為南渡政權強有力的中流砥柱,雖然最終取代東晉政權,當時其執政期間的種種作為,較之以往的東晉權臣還是有很大的不同,至少,從他死後,後世對於其褒大於貶的評價,可見史學家還是傾向於肯定他一生的作為的,只是從他故去之後,南朝再也沒有一個氣吞萬里如虎的人來帶領這個偏安的朝廷取得一統中國的遺願了。
氣吞萬里如虎的南朝第一帝劉裕 北伐冠絕一時 遺憾未能一統中國
東晉百年,偏安江左。這個存續了百年的王朝,經過多次北伐卻一直無法最終統一中國,完成收復故土的壯舉。其中北伐以東晉末年的劉裕北伐規模最大,內部也最為齊心,因而其取得的戰果也最為豐碩,在滅掉了當時北方的南燕,後秦等政權,擊敗崛起中的北魏之後,陸續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並且光復了當時的洛陽和長安。那麼作為今天故事的男主角的劉裕是如何從寒門子弟一步步走上當時門閥大族所控制的東晉朝廷的權力巔峰的呢?
早年經歷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今天讀到這首辛棄疾的詞,仍然能感受其中的蕩氣迴腸豪邁氣概。劉裕,小名寄奴,從他的小名中我們就不能看出當時東晉時期北方士民由北至南遷徙,遠離故土寄居他鄉的無奈。其出身在彭城一個貧寒之家,雖然其後來稱帝之後被考證為西漢楚元王劉交之後,但是到了他這一代,早已經是平凡不過的寒門子弟。由於家貧,劉裕是在其繼母的撫養下長大,其一直從事著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等比較底層的工作。如果沒有後來的從軍,也許劉裕的一生也就是隨著那個時代的起伏,隨波逐流,過完自己平凡而普通的一生。
當時謝玄在京口招募北方來的流民組建後來聞名一時的北府兵,劉裕應募入伍,並且成長為北府軍將領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更是得到上司孫無終的賞識,並被推薦到當時北府兵中著名將領劉牢之麾下,前往平定當時的在會稽等東南八郡作亂的孫恩起義。所謂時勢造英雄,劉裕在鎮壓起義軍中脫穎而出。
平定孫恩起義和桓玄之亂
《宋書》記載;初為冠軍孫無終司馬。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妖賊孫恩作亂於會稽,晉朝衛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東討。牢之請高祖參府軍事。十二月,牢之至吳,而賊緣道屯結,牢之命高祖與數十人,覘賊遠近。會遇賊至,眾數千人,高祖便進與戰。所將人多死,而戰意方厲,手奮長刀,所殺傷甚眾。牢之子敬宣疑高祖淹久,恐為賊所困,乃輕騎尋之。既而眾騎並至,賊乃奔退,斬獲千餘人,推鋒而進,平山陰,恩遁還入海。
史載,當時劉裕等數十人被劉牢之派往吳地偵查起義軍的動向,不過正好碰到幾千起義軍,劉裕率眾抵禦,隨從大半戰死,而劉裕還在英勇奮戰,後來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見偵查士卒遲遲不歸,於是派遣騎兵尋找,於是起義軍被斬殺千人,最終山陰被平定,起義軍首領孫恩逃到了海上。經過此役,劉裕成為了當時北府兵中下層士卒中的英雄,這也為他後來的崛起打下了基礎。
接著劉裕一直戰鬥在和孫恩起義軍的第一線,401年,孫恩從海上捲土重來,並且攻陷會稽,衛將軍謝琰戰死。劉牢之率領的北府兵再次出征,派劉裕戍守句章城,劉裕在守城中常常身先士卒,多次抵擋了起義軍的進攻,當時小小的句章城成為了孫恩起義軍無法逾越的堅城。
劉裕也並不是一昧固守城池,402年,孫恩率軍進攻海鹽縣,劉裕跟蹤追擊,並且在海鹽縣城已經被摧毀的情況下重新築起城池,並挑選數百人的敢死隊衝擊起義軍,並且斬殺當時的起義軍大將姚盛。同時假裝棄城,實則埋伏,大敗起義軍。隨後孫恩進攻丹徒,直接威脅東晉的都城建康,於是劉裕日夜兼程趕到丹徒,和守軍一起大敗孫恩軍,最終孫恩南逃,最終投海而死。劉裕也因功被封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
在劉裕所在的北府兵抵禦孫恩起義軍進攻的同時,當時的東晉朝廷和盤踞上游的荊州的桓玄交惡,最終引發了桓玄擊敗了前來征討的司馬元顯的朝廷軍,並且趁機進軍建康,當時北府兵作為唯一能制衡桓玄的力量,統領劉牢之在不聽屬下勸阻的情況下,投向桓玄,於是桓玄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收奪劉牢之兵權,劉牢之最終明白過來,自縊身亡。而劉裕因為戰功以及在北府兵舊部中的威望,被桓玄控制的朝廷任命為中兵參軍。
403年,繼承孫恩遺志的盧循再次起事,桓玄派劉裕討伐,殺其大帥張士道,盧循渡海南逃。而此時桓玄在佔領建康之後終於露出了真面目,其逼迫東晉禪讓,稱帝建立桓楚政權,並且因為擔心北府兵勢力,大肆屠殺北府兵舊將。劉裕對於桓玄的倒行逆施有所察覺,於是暗中聯繫北府兵殘餘舊將。404年,劉裕集合一千多北府殘兵,在京口舉兵起義,首先殲滅了桓修的兵力。隨後傳檄四方,各地紛起響應,眾人推劉裕為盟主,大軍西進建康,一舉擊敗桓玄的守軍,桓玄也在西逃到江陵之後,最終兵敗被殺。劉裕被朝廷任命為、都督揚州、徐州、兗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八州諸軍事、鎮軍將軍,徐州刺史,正式一躍掌控東晉朝政大權。
北伐南燕,平定國內叛亂
劉裕作為行伍出身的寒門子弟,其雖然識字不多,但是其從底層一步步打拚上來,見識了當時的民間疾苦,也明白戰亂以及國家分裂對於百姓意味著什麼。特別是當時劉裕重組的北府兵,這些人的組成都是北方流落到江南的百姓,其對於收復故土有著強烈的意願,而劉裕也是曾經的北方人士,因而對於當時朝廷已經安居江左,無意北上收復故土更是痛心疾首。
東晉立國數十年,雖然數次北伐,但是北伐一方面成為權臣掌控朝廷,撈取政治資本的本錢,比如桓溫,一方面朝廷害怕掌控軍隊的將領借著北伐,成功之後權力太大威脅中央朝廷,因而多加掣肘,致使北伐上下不同心,比如淝水之戰後謝安謝玄主持的北伐。因而北伐多次收復黃河以南的地區,當時又多次易手,先後被前秦,前燕,後燕等等政權奪取北伐果實。因而每次北伐都是勞民傷財,讓東晉的國力日益減退,所以想要北伐的成功,一要內部穩定團結,二要民心士氣所向,而劉裕在滅桓玄,平孫恩之後,以強大的威望得以實現北伐的意志。
409年,南燕南侵肆虐淮北,劉裕面對南燕的挑釁,於同年四月從建康水陸進入泗水,開始北伐南燕的征途。北伐軍一路經由下邳過琅邪,隨後出其不意的過莒縣,越大峴山,在臨朐大敗南燕國主慕容超率領的大軍,劉裕率兵趁勝進軍南燕都城廣固。410年二月,廣固被東晉軍攻破,慕容超被俘,南燕滅亡。北伐的第一期,劉裕就取得了良好開局,一舉收復了當時盤踞今山東以及江蘇北部的大片領土。
在北伐取得進展的同時,東晉後方出現了亂局。佔據嶺南的盧循,徐道覆等在410年起兵,進攻江州(轄境為今江西大部),江州刺史何無忌戰死,豫州刺史劉毅大敗,起義軍直逼建康。在如此危局之下,劉裕不得不率兵南返,在建康決意死戰之後,劉裕率軍大敗盧循軍,盧循南逃廣州,最終被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所殺,411年,徐道覆兵敗逃回始興,最終被殺,這場持續了十多年的孫恩盧循之亂終於平定。
412年,荊州刺史劉毅因為不滿在劉裕以下,多方阻擾劉裕推行政令和布置人事,於是劉裕在同年出征荊州,最終劉毅在江陵戰敗被殺。隨後年底12月,劉裕率軍伐蜀,其提拔資歷尚輕朱齡石為統帥,帶領兩萬大軍攻伐譙蜀,事實證明了劉裕的眼光,413年,東晉成功滅譙蜀,巴蜀地區再入南方版圖,同時威逼盤踞漢中的仇池稱臣。在一系列的征戰之後,劉裕看到了東晉國內因為朝廷動亂以及戰爭導致的經濟凋敝,百姓流離失所,於是在414年,劉裕上表開始了修生養息的政策,恢復國力,為後來繼續北伐積蓄國力。
415年,劉裕討伐是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和雍州刺史魯宗之,消滅了這些內部的不安定因素之後,劉裕勢力終於得以統轄東晉全境,開始繼續北伐的事業。
北伐後秦,擊敗北魏
416年,後秦國主姚興病死,新主姚泓繼位,內亂導致後秦朝政不穩,於是劉裕抓住這個良機,於當年八月開始北伐。北伐軍先以王鎮惡和檀道濟為先鋒從淮水淝水轉戰許昌洛陽,其進軍神速,十月王鎮惡就率軍佔領洛陽。417年初,劉裕留其子劉義隆鎮守彭城,自率大軍北上,在黃河北岸遭到了北魏軍的騷擾。劉裕以卻月陣大敗北魏三萬騎兵,讓北魏不敢再來進犯,與此同時,北伐前鋒軍佔領潼關,打開了進入關中的門戶。隨後劉裕率領的北伐大軍一舉西進,全面收復河南全境。
劉裕大軍達到潼關之後,聽取了部下王鎮惡的建議,讓其率水軍沿著渭水溯流而上進軍長安,大軍隨後逼近,由於北伐軍士氣高漲,加上後秦本就內憂不斷,長安一舉被北伐軍攻陷,姚泓率群臣投降,後秦滅亡。從北伐後秦的過程中可以見到以前在隨著劉裕征戰過程中的眾多年輕將領脫穎而出,並且知人善任,在其麾下的比如王鎮惡,其是曾經為前秦丞相王猛之子,前期曾經在攻伐劉毅的過程中就嶄露頭角,在這次北伐中更是戰功赫赫。
關中內亂,回朝稱帝
在北伐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劉裕收到了來自東晉朝廷不好的消息,留守建康的劉裕嫡系劉穆之病死,於是劉裕擔憂後方不穩,於是讓自己的兒子劉義真以及眾多北伐諸將鎮守長安,自己率軍南歸。結果留守長安的諸多將領發生內訌,眾多將領比如王鎮惡,沈田子等人被自己人殺死,大夏國主郝連勃勃不失時機的進攻長安,關中大部分地區失陷,名將朱齡石也在掩護劉義真撤退的途中戰死。雖然損失關中和眾多良將,但是經過劉裕的北伐,黃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漢水上游的大片地區,為東晉所有。
北伐以及平定起義等等巨大的戰功,讓劉裕有了取代東晉的資本,於是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東晉滅亡。422年,劉裕本想計划出征北魏,消滅這個盤踞中國北方的最後一個強大的敵人,結果途中病重,最終在健康病逝。
楚客垃圾君評語
劉裕作為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其起於寒門,能在當時從魏晉以來以九品中正製取仕,看重門第的環境下崛起,並且南征北戰,成為南渡政權強有力的中流砥柱,雖然最終取代東晉政權,當時其執政期間的種種作為,較之以往的東晉權臣還是有很大的不同,至少,從他死後,後世對於其褒大於貶的評價,可見史學家還是傾向於肯定他一生的作為的,只是從他故去之後,南朝再也沒有一個氣吞萬里如虎的人來帶領這個偏安的朝廷取得一統中國的遺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