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諫臣有很多,最著名的要數唐太宗時期的魏徵。魏徵直言勸諫,絲毫不顧及李世民的顏面。如果魏徵遇到其他暴戾的君王,那估計早就命不久矣了,但唐太宗知道他說的話是忠言逆耳,他曾多次說「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在魏徵死後,李世民還深感悲痛。
有諫臣,就有奸臣。要說在中國排名第一的奸臣,那秦檜估計「當仁不讓」。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抗金英雄岳飛,使良好的北伐局面毀於一旦,這樣一個大奸大惡之人受到了百姓世代的唾罵。
歷朝歷代皆有奸臣,明朝的大奸臣是嚴嵩。嚴嵩年少讀書,非常聰明,十歲過縣學,十九歲中舉人,二十五歲時登進士及第,其真才實學毋庸置疑。但科舉考試可以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分辨忠奸。
嚴嵩投明世宗嘉靖所好,不僅明面支持嘉靖修道,而且暗地裡寫青詞文章給嘉靖,他對嘉靖極為恭敬,逐步成為嘉靖的心腹。
嚴嵩成為內閣首輔後,把持朝政多年,迫害了很多大臣。其中最讓天下人憤怒的是誣陷楊繼盛,將他下獄後殘害致死。楊繼盛在臨行刑前寫下了一首就義詩,讓京城百姓無不感動流淚,暗地裡爭相傳誦。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首詩。
就義詩
明代:楊繼盛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創作背景:
蒙古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蒙古首領俺答汗數次帶兵入侵明朝北部邊境,奸臣嚴嵩的同黨、大將軍仇鸞請開馬市以和之,楊繼盛上書《請罷馬市疏》,力言仇鸞之舉有「十不可五謬」。
如此一來,楊繼盛觸怒了嚴嵩和仇鸞。仇鸞竭力為自己開脫,還進宮給嘉靖秘疏,再加上嚴嵩在一旁顛倒黑白,使情況反轉,楊繼盛被誣陷下獄。當然,這一次下獄楊繼盛很快就被放出來了,只不過被貶官。但楊繼盛是一個「硬骨頭」,他早就對嚴嵩把持朝政不滿,在過後即將被重用的時候,他再一次上書,這次矛頭對準的是首輔嚴嵩。
楊繼盛的髮妻張氏是一個很明事理的人,是她支持楊繼盛彈劾嚴嵩,讓楊繼盛沒有了後顧之憂。嘉靖三十二年,楊繼盛在齋戒三日後上《請誅賊臣疏》彈劾嚴嵩,曆數其「五奸十大罪」。這份奏疏讓嘉靖帝很憤怒,因為其中牽扯到他的兩個兒子裕王和景王。嚴嵩知道嘉靖的心思,他以此為借口,搜集楊繼盛的罪狀,最終將楊繼盛打入大牢。在牢中,楊繼盛經歷酷刑,但面不改色,從容處之,令獄中的人都很受震動。
楊繼盛在獄中待了三年,遲遲不能定罪。於是嚴嵩暗地裡將楊繼盛的名字填入一份死刑名單里,最終楊繼盛枉死。楊繼盛在臨行刑前,將這首就義詩交給他的兒子,天下相互涕泣傳頌此詩。
譯文:
我雖死,浩然正氣回到太空。一顆耿耿丹心照耀千古。
這一生還未來得及報效國家,死後也要留下忠魂來彌補。
讀後感:
了解了楊繼盛的生平後,我再讀這首詩很受感動。「丹心照千古」讓我想到了文天祥在就義前寫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讓我想到譚嗣同在獄中寫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他們都是一心為公,為了家國天下而不惜一死,是他們讓我們知道了文人的骨氣,讓我們明白書生並不是百無一用。
明朝的文人都很有骨氣,他們為了大禮大義甚至能跟皇權作對,一群人衝到皇宮門前,大喊「國家養士百餘年,仗義死節,今日是也。」這個朝代的文人讓我們敬重,楊繼盛的忠心報國令我們敬仰。
明代著名諫臣臨刑前作就義詩,京城百姓含淚爭相傳誦
古代的諫臣有很多,最著名的要數唐太宗時期的魏徵。魏徵直言勸諫,絲毫不顧及李世民的顏面。如果魏徵遇到其他暴戾的君王,那估計早就命不久矣了,但唐太宗知道他說的話是忠言逆耳,他曾多次說「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在魏徵死後,李世民還深感悲痛。
有諫臣,就有奸臣。要說在中國排名第一的奸臣,那秦檜估計「當仁不讓」。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抗金英雄岳飛,使良好的北伐局面毀於一旦,這樣一個大奸大惡之人受到了百姓世代的唾罵。
歷朝歷代皆有奸臣,明朝的大奸臣是嚴嵩。嚴嵩年少讀書,非常聰明,十歲過縣學,十九歲中舉人,二十五歲時登進士及第,其真才實學毋庸置疑。但科舉考試可以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分辨忠奸。
嚴嵩投明世宗嘉靖所好,不僅明面支持嘉靖修道,而且暗地裡寫青詞文章給嘉靖,他對嘉靖極為恭敬,逐步成為嘉靖的心腹。
嚴嵩成為內閣首輔後,把持朝政多年,迫害了很多大臣。其中最讓天下人憤怒的是誣陷楊繼盛,將他下獄後殘害致死。楊繼盛在臨行刑前寫下了一首就義詩,讓京城百姓無不感動流淚,暗地裡爭相傳誦。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首詩。
就義詩
明代:楊繼盛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創作背景:
蒙古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蒙古首領俺答汗數次帶兵入侵明朝北部邊境,奸臣嚴嵩的同黨、大將軍仇鸞請開馬市以和之,楊繼盛上書《請罷馬市疏》,力言仇鸞之舉有「十不可五謬」。
如此一來,楊繼盛觸怒了嚴嵩和仇鸞。仇鸞竭力為自己開脫,還進宮給嘉靖秘疏,再加上嚴嵩在一旁顛倒黑白,使情況反轉,楊繼盛被誣陷下獄。當然,這一次下獄楊繼盛很快就被放出來了,只不過被貶官。但楊繼盛是一個「硬骨頭」,他早就對嚴嵩把持朝政不滿,在過後即將被重用的時候,他再一次上書,這次矛頭對準的是首輔嚴嵩。
楊繼盛的髮妻張氏是一個很明事理的人,是她支持楊繼盛彈劾嚴嵩,讓楊繼盛沒有了後顧之憂。嘉靖三十二年,楊繼盛在齋戒三日後上《請誅賊臣疏》彈劾嚴嵩,曆數其「五奸十大罪」。這份奏疏讓嘉靖帝很憤怒,因為其中牽扯到他的兩個兒子裕王和景王。嚴嵩知道嘉靖的心思,他以此為借口,搜集楊繼盛的罪狀,最終將楊繼盛打入大牢。在牢中,楊繼盛經歷酷刑,但面不改色,從容處之,令獄中的人都很受震動。
楊繼盛在獄中待了三年,遲遲不能定罪。於是嚴嵩暗地裡將楊繼盛的名字填入一份死刑名單里,最終楊繼盛枉死。楊繼盛在臨行刑前,將這首就義詩交給他的兒子,天下相互涕泣傳頌此詩。
譯文:
我雖死,浩然正氣回到太空。一顆耿耿丹心照耀千古。
這一生還未來得及報效國家,死後也要留下忠魂來彌補。
讀後感:
了解了楊繼盛的生平後,我再讀這首詩很受感動。「丹心照千古」讓我想到了文天祥在就義前寫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讓我想到譚嗣同在獄中寫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他們都是一心為公,為了家國天下而不惜一死,是他們讓我們知道了文人的骨氣,讓我們明白書生並不是百無一用。
明朝的文人都很有骨氣,他們為了大禮大義甚至能跟皇權作對,一群人衝到皇宮門前,大喊「國家養士百餘年,仗義死節,今日是也。」這個朝代的文人讓我們敬重,楊繼盛的忠心報國令我們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