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媽平台投稿作者——北溟
教育學碩士。愛教書育己,也愛與你分享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
寫在前面前幾天,去接孩子,在學校門口看到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正拿著本子拍孩子的頭,嘴裡不住地吼道:「說!你是不是故意不做作業?!」
孩子抱著頭,一邊躲,一邊叫:「不是不做,是忘了!」
「忘!忘了一次兩次還行,能一個星期都忘啦?」媽媽氣得滿臉通紅,手裡的本子拍得「啪啪」直響:「叫你撒謊!叫你撒謊!」
這時,正是放學高峰期,不少人都停下來向這邊看,孩子羞愧地用衣領擋著臉。
媽媽在一旁不依不饒地訓斥:「撒謊還知道害臊啊……」
與孩子其他的缺點相比,撒謊似乎更讓人覺得不可原諒。
在我們潛意識裡,撒謊的孩子就是在「學壞」,品格出了很大問題,一定要及時改正。
那麼,孩子撒謊真的是品格有問題嗎?
面對孩子的謊言,我們要不要馬上戳穿孩子呢?
01 撒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李康,曾專門對孩子的撒謊做過一個實驗:
工作人員將一張卡片反過來扣在桌上,請孩子們猜測卡片上的數字,他們告訴孩子,猜中了會有獎勵。他告誡孩子不能偷看,然後故意離開。
通過監控,大家看到超過90%的孩子都偷看了桌上的卡片。
當工作人員回來,再問孩子們是否偷看了卡片時,結果,他很吃驚地發現:
2歲的孩子,有30%撒謊了;
3歲的孩子里,撒謊人數達到了50%;
而4歲以上的孩子,撒謊人數竟然超過了80%。
可以看出,孩子們撒謊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幾乎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說謊。
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因為認知水平不夠,他們會分不清想像和現實,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有時把自己想像的東西也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會讓大人誤解成「說謊」。
4歲以後的孩子,才會慢慢開始有意識地說謊,但是,不管是哪個年齡的孩子撒謊,一定都是有原因的。
有期《少年說》中,一個初一的男孩, 因為「說謊」的習慣,被大家孤立。
可是,他之所以這麼做,只是想讓大家注意他、喜歡他。
因為,小時候聽別人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讓別人覺得他很獨立,他就到處「哭窮」;他聽到老師說勤儉節約是好習慣時,他就天天吃同學的剩飯……
有專家做過統計,兒童說謊,有57%是因為怕別人嘲笑;有34%的孩子是害怕懲罰。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撒謊的傾向是一種自然傾向,它是如此自發、如此普遍,我們可以將其當作兒童自我中心思維的基本組成部分。
說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果我們沒意識到撒謊背後的原因,就給孩子貼上「品質不好」的標籤,未免太過武斷。
而且,粗暴地當面揭穿謊言,對孩子帶來的影響和傷害,往往遠大於那個謊言本身。
02 嚴厲地對待「撒謊」,並不會讓孩子學會「誠實」知乎有個提問:你是怎麼學會撒謊的?
其中,一個回答是:你犯了錯,父母希望你誠實。然而,在你誠實之後,換來的不是對誠實的獎勵,得到的依舊是責備和打罵。
許多網友都表示贊同。
有位網友說,小時候很貪玩。有一次,玩到天黑了才知道回家。
父親很生氣,問他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他害怕挨打,就撒謊說在同學家做作業,忘了看時間。
父親鐵青著臉說:「說實話,不然揍你。」
他信以為真,說了實話。
結果,那一頓揍還是沒躲過。因為父親說,撒謊的孩子更需要教訓。
從那以後,他覺得既然說實話也是要挨揍的,不如乾脆撒謊,因為說謊不一定都能被識破。
現在,他已經長大了,不用擔心再挨揍了。但是,這種想法,一直深深地影響著他,讓他總會習慣性地想要撒謊。
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誠實,要先接受孩子撒謊的動機和情緒。
沒有人天生愛說謊,每個謊言的背後都藏著孩子複雜的內心世界。
與其簡單粗暴地拆穿孩子的謊言,不如心平氣和地去尋找問題的癥結。
田亮曾在自己的書中說過一件女兒森碟「說謊」的事,森碟的弟弟剛出生的那會,大家都忙著照顧弟弟,常常忽視了森碟。
有次,森碟看到全家人都圍著弟弟,非常不開心,就趴在地上,跟媽媽說自己腳疼。
媽媽趕緊放下手上的事情,關心地問她哪裡疼。
其實森碟根本沒事,她只是想試探一下媽媽是否還愛她,當她得到了媽媽的關心後,自然就沒有繼續「說謊」了,蹦蹦跳跳地玩去了。
揪住孩子撒謊的言行不放,固然能讓孩子暫時改掉缺點,但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那份信任,也可能會變得岌岌可危。
03 當孩子撒謊,引導比懲罰更有效
孩子選擇說謊時,也感到害怕、內心會有彷徨和愧疚。
如果第一時間揭穿孩子,發泄怒火,只會增加孩子內心的恐懼感,讓他把下次的謊編得更圓滿,並不會幫孩子改掉撒謊。
所以,孩子撒謊時,不要直接去揭穿,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影響他們改正撒謊的行為。
1 從孩子的角度找撒謊的原因
要解決孩子撒謊的問題,首先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找原因。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看電視,但是,怕影響學習,所以父母明令禁止我看電視。
我媽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問我有沒有偷看電視,我每次都矢口否認。
媽媽就會著摸電視機跟我說:「你撒謊,電視機還是熱的」,接下來就是嚴厲的訓斥。
我就學會了要提前一點關電視,用電風扇扇風降溫。
沒過多久,媽媽又換了個「新招」:「昨天電視是中央台,今天怎麼換台了?你是不是又撒謊了!」又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說教。
後來,在看之前,我都會仔細檢查,做好標記,看完後全部恢復原樣。
嚴厲的批評我並沒有讓停止偷看電視,反倒讓我在「見招拆招」的路上越走越遠。
其實,如果當時允許我看一會電視,過過癮,我根本就不會去鋌而走險。
2 接納孩子的錯誤
父母接納孩子撒謊的錯誤,會消除他們的恐懼,引導孩子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那麼,謊言就會失去滋生的土壤。
英國的兩位學者曾做過一個實驗:
把撒過謊的孩子分成兩組,對第一組孩子說,如果說謊是要受嚴厲懲罰的;
對第二組孩子說,你做錯了沒關係,但是一定要誠實。
結果,第一組孩子還是堅持撒謊,第二組卻有65%的孩子承認了錯誤。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錯,撒謊只是其中一個,比拆穿孩子謊言更正確的,是讓孩子明白誠實的價值。
3 對孩子說,我相信你
信任是親子關係里最基礎、最本質的部分,父母的信任是對孩子最好的鞭策。
安大略教育研究所的黛西博士的兒子曾因為想玩IPAD,就騙媽媽說經過爸爸同意了。
黛西沒有拆穿兒子的謊話,她心平氣和地對兒子說:「你對媽媽說的話,媽媽都相信是真的,因為媽媽認為你是一個不說謊的好孩子。你也不會讓我失望的,對不對? 」
5歲的兒子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主動承認了錯誤。
無言的信任,更能打動孩子的心,它比責備和打罵,要高明很多。
沒有不說謊的孩子,就像沒有不說謊的大人一樣。
請相信,每個孩子都想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偶爾的撒謊,並不會讓他們變壞,我們要平常心看待。
黛安娜.鮑姆林德說:既溫暖又有約束性的教育,才是正確的教育。
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溫柔又有約束力的愛,陪孩子一起成長。
「說實話,不然揍你」說這話的家長,最後都得到一個愛說謊的孩子
毛媽平台投稿作者——北溟
教育學碩士。愛教書育己,也愛與你分享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
寫在前面
前幾天,去接孩子,在學校門口看到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正拿著本子拍孩子的頭,嘴裡不住地吼道:「說!你是不是故意不做作業?!」
孩子抱著頭,一邊躲,一邊叫:「不是不做,是忘了!」
「忘!忘了一次兩次還行,能一個星期都忘啦?」媽媽氣得滿臉通紅,手裡的本子拍得「啪啪」直響:「叫你撒謊!叫你撒謊!」
這時,正是放學高峰期,不少人都停下來向這邊看,孩子羞愧地用衣領擋著臉。
媽媽在一旁不依不饒地訓斥:「撒謊還知道害臊啊……」
與孩子其他的缺點相比,撒謊似乎更讓人覺得不可原諒。
在我們潛意識裡,撒謊的孩子就是在「學壞」,品格出了很大問題,一定要及時改正。
那麼,孩子撒謊真的是品格有問題嗎?
面對孩子的謊言,我們要不要馬上戳穿孩子呢?
01 撒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李康,曾專門對孩子的撒謊做過一個實驗:
工作人員將一張卡片反過來扣在桌上,請孩子們猜測卡片上的數字,他們告訴孩子,猜中了會有獎勵。他告誡孩子不能偷看,然後故意離開。
通過監控,大家看到超過90%的孩子都偷看了桌上的卡片。
當工作人員回來,再問孩子們是否偷看了卡片時,結果,他很吃驚地發現:
2歲的孩子,有30%撒謊了;
3歲的孩子里,撒謊人數達到了50%;
而4歲以上的孩子,撒謊人數竟然超過了80%。
可以看出,孩子們撒謊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幾乎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說謊。
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因為認知水平不夠,他們會分不清想像和現實,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有時把自己想像的東西也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會讓大人誤解成「說謊」。
4歲以後的孩子,才會慢慢開始有意識地說謊,但是,不管是哪個年齡的孩子撒謊,一定都是有原因的。
有期《少年說》中,一個初一的男孩, 因為「說謊」的習慣,被大家孤立。
可是,他之所以這麼做,只是想讓大家注意他、喜歡他。
因為,小時候聽別人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讓別人覺得他很獨立,他就到處「哭窮」;他聽到老師說勤儉節約是好習慣時,他就天天吃同學的剩飯……
有專家做過統計,兒童說謊,有57%是因為怕別人嘲笑;有34%的孩子是害怕懲罰。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撒謊的傾向是一種自然傾向,它是如此自發、如此普遍,我們可以將其當作兒童自我中心思維的基本組成部分。
說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果我們沒意識到撒謊背後的原因,就給孩子貼上「品質不好」的標籤,未免太過武斷。
而且,粗暴地當面揭穿謊言,對孩子帶來的影響和傷害,往往遠大於那個謊言本身。
02 嚴厲地對待「撒謊」,並不會讓孩子學會「誠實」
知乎有個提問:你是怎麼學會撒謊的?
其中,一個回答是:你犯了錯,父母希望你誠實。然而,在你誠實之後,換來的不是對誠實的獎勵,得到的依舊是責備和打罵。
許多網友都表示贊同。
有位網友說,小時候很貪玩。有一次,玩到天黑了才知道回家。
父親很生氣,問他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他害怕挨打,就撒謊說在同學家做作業,忘了看時間。
父親鐵青著臉說:「說實話,不然揍你。」
他信以為真,說了實話。
結果,那一頓揍還是沒躲過。因為父親說,撒謊的孩子更需要教訓。
從那以後,他覺得既然說實話也是要挨揍的,不如乾脆撒謊,因為說謊不一定都能被識破。
現在,他已經長大了,不用擔心再挨揍了。但是,這種想法,一直深深地影響著他,讓他總會習慣性地想要撒謊。
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誠實,要先接受孩子撒謊的動機和情緒。
沒有人天生愛說謊,每個謊言的背後都藏著孩子複雜的內心世界。
與其簡單粗暴地拆穿孩子的謊言,不如心平氣和地去尋找問題的癥結。
田亮曾在自己的書中說過一件女兒森碟「說謊」的事,森碟的弟弟剛出生的那會,大家都忙著照顧弟弟,常常忽視了森碟。
有次,森碟看到全家人都圍著弟弟,非常不開心,就趴在地上,跟媽媽說自己腳疼。
媽媽趕緊放下手上的事情,關心地問她哪裡疼。
其實森碟根本沒事,她只是想試探一下媽媽是否還愛她,當她得到了媽媽的關心後,自然就沒有繼續「說謊」了,蹦蹦跳跳地玩去了。
揪住孩子撒謊的言行不放,固然能讓孩子暫時改掉缺點,但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那份信任,也可能會變得岌岌可危。
03 當孩子撒謊,引導比懲罰更有效
孩子選擇說謊時,也感到害怕、內心會有彷徨和愧疚。
如果第一時間揭穿孩子,發泄怒火,只會增加孩子內心的恐懼感,讓他把下次的謊編得更圓滿,並不會幫孩子改掉撒謊。
所以,孩子撒謊時,不要直接去揭穿,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影響他們改正撒謊的行為。
1 從孩子的角度找撒謊的原因
要解決孩子撒謊的問題,首先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找原因。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看電視,但是,怕影響學習,所以父母明令禁止我看電視。
我媽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問我有沒有偷看電視,我每次都矢口否認。
媽媽就會著摸電視機跟我說:「你撒謊,電視機還是熱的」,接下來就是嚴厲的訓斥。
我就學會了要提前一點關電視,用電風扇扇風降溫。
沒過多久,媽媽又換了個「新招」:「昨天電視是中央台,今天怎麼換台了?你是不是又撒謊了!」又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說教。
後來,在看之前,我都會仔細檢查,做好標記,看完後全部恢復原樣。
嚴厲的批評我並沒有讓停止偷看電視,反倒讓我在「見招拆招」的路上越走越遠。
其實,如果當時允許我看一會電視,過過癮,我根本就不會去鋌而走險。
2 接納孩子的錯誤
父母接納孩子撒謊的錯誤,會消除他們的恐懼,引導孩子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那麼,謊言就會失去滋生的土壤。
英國的兩位學者曾做過一個實驗:
把撒過謊的孩子分成兩組,對第一組孩子說,如果說謊是要受嚴厲懲罰的;
對第二組孩子說,你做錯了沒關係,但是一定要誠實。
結果,第一組孩子還是堅持撒謊,第二組卻有65%的孩子承認了錯誤。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錯,撒謊只是其中一個,比拆穿孩子謊言更正確的,是讓孩子明白誠實的價值。
3 對孩子說,我相信你
信任是親子關係里最基礎、最本質的部分,父母的信任是對孩子最好的鞭策。
安大略教育研究所的黛西博士的兒子曾因為想玩IPAD,就騙媽媽說經過爸爸同意了。
黛西沒有拆穿兒子的謊話,她心平氣和地對兒子說:「你對媽媽說的話,媽媽都相信是真的,因為媽媽認為你是一個不說謊的好孩子。你也不會讓我失望的,對不對? 」
5歲的兒子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主動承認了錯誤。
無言的信任,更能打動孩子的心,它比責備和打罵,要高明很多。
沒有不說謊的孩子,就像沒有不說謊的大人一樣。
請相信,每個孩子都想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偶爾的撒謊,並不會讓他們變壞,我們要平常心看待。
黛安娜.鮑姆林德說:既溫暖又有約束性的教育,才是正確的教育。
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溫柔又有約束力的愛,陪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