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是不是在有了孩子之後,自己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開始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這個小小的生命,希望自己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他,想讓他無憂無慮的長大!
當孩子開始練習吃東西時,你是不是害怕他噎到?
當孩子蹣跚學步時,你是不是擔心他摔倒?
當孩子走進幼兒園時,你是不是惦記他會不適應?
是啊,孩子是我們的心頭肉,我們怎麼能不好好地保護呢?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每一位父親、母親的天性。但是,如果掌握不好保護的尺度,愛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
記得之前看過一檔親子節目,演員馬雅舒帶著自己的女兒參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媽媽對孩子過度的保護是怎樣的。
走進她的家,沒有普通人家的傢具擺設,整個客廳只有一塊地毯。一家人就坐在這塊地毯上吃飯,連一張餐桌都沒有。關於為什麼不擺放傢具,她的解釋是:因為孩子還小,喜歡到處跑,擔心傢具會磕碰到孩子,這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
這樣的說法還是被很多人所理解的,因為我們都不希望孩子在家裡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然而,她接下來對孩子的做法讓大家不能接受了。
她從來不會同意孩子去家門口玩,即使孩子對玩沙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她都會以這樣是有危險的理由,來拒絕孩子。孩子喜歡小魚,她也是堅決不讓孩子碰。
不僅不讓孩子做任何她覺得危險的事,她還事事都親歷親為,對孩子的照顧事無巨細,穿衣、吃飯、上廁所,什麼事情都是她在幫著孩子做。表面上看,她真是一個細心負責的好媽媽。可實際上,她這樣做完全就是阻礙了孩子的自然成長。
結果導致孩子什麼事情都不會自己做,完全失去了自主生活的能力,在孩子3歲上幼兒園後,不能自己獨立生活,最終被幼兒園勸退。
我們相信她是愛女兒的,非常非常的愛,可是就是這樣沒有尺度的愛,沒有邊際的保護,害了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體會不到成長的樂趣。
保護孩子與溺愛是有區別的。溺愛就是父母沒有尺度的愛,所有的事情都不讓孩子自己去體驗。而保護孩子是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才伸手去幫助他。
也有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詞,叫做「過度養育」。
過度養育就是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過度的保護,過度的干預,過度的介入,過度的指導,不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學習,去體會。這對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成長都是非常不利的。
這樣養育出來的孩子挫折商會很低,他們經受不起生活中的任何打擊。孩子也不能學會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更不會自己獨立思考,只要遇見問題就會習慣性地去找人幫助。
所以家長們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意義的成長,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那麼家長要如何學會放手呢?
首先,父母要懂得孩子成長的規律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一點點的學習,父母要學習孩子每一個階段能夠學會的東西,對孩子做出指導,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學習。
其次,家長要做到孩子有需要的時候才去幫忙
每一位家長都不要過於勤快,要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時候一個「懶惰」的媽媽比一個勤快的媽媽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在幫孩子的時候也只是需要幫助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就可以。
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孩子,給孩子自我管理的空間
父母的信任,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爸媽的鼓勵與肯定會增加孩子的信心,孩子才會自己思考,不斷的嘗試。家長要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學會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
其實,育兒的過程是孩子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成長的過程中有問題才是正常的,家長們不要慌張,讓孩子學會愛與被愛,相信孩子們會走的更穩,更好。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覺得怎樣的愛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歡迎留言討論。
想了解和學習更多育兒知識嗎?那就打開今日頭條APP,在上方搜索欄輸入你想要找的如「如何培養一個獨立自信的孩子」,然後就會看一系列你要找的內容。
害怕孩子磕碰,家裡連傢具都不放:如此保護,是好還是壞?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是不是在有了孩子之後,自己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開始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這個小小的生命,希望自己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他,想讓他無憂無慮的長大!
當孩子開始練習吃東西時,你是不是害怕他噎到?
當孩子蹣跚學步時,你是不是擔心他摔倒?
當孩子走進幼兒園時,你是不是惦記他會不適應?
是啊,孩子是我們的心頭肉,我們怎麼能不好好地保護呢?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每一位父親、母親的天性。但是,如果掌握不好保護的尺度,愛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
記得之前看過一檔親子節目,演員馬雅舒帶著自己的女兒參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媽媽對孩子過度的保護是怎樣的。
走進她的家,沒有普通人家的傢具擺設,整個客廳只有一塊地毯。一家人就坐在這塊地毯上吃飯,連一張餐桌都沒有。關於為什麼不擺放傢具,她的解釋是:因為孩子還小,喜歡到處跑,擔心傢具會磕碰到孩子,這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
這樣的說法還是被很多人所理解的,因為我們都不希望孩子在家裡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然而,她接下來對孩子的做法讓大家不能接受了。
她從來不會同意孩子去家門口玩,即使孩子對玩沙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她都會以這樣是有危險的理由,來拒絕孩子。孩子喜歡小魚,她也是堅決不讓孩子碰。
不僅不讓孩子做任何她覺得危險的事,她還事事都親歷親為,對孩子的照顧事無巨細,穿衣、吃飯、上廁所,什麼事情都是她在幫著孩子做。表面上看,她真是一個細心負責的好媽媽。可實際上,她這樣做完全就是阻礙了孩子的自然成長。
結果導致孩子什麼事情都不會自己做,完全失去了自主生活的能力,在孩子3歲上幼兒園後,不能自己獨立生活,最終被幼兒園勸退。
我們相信她是愛女兒的,非常非常的愛,可是就是這樣沒有尺度的愛,沒有邊際的保護,害了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體會不到成長的樂趣。
保護孩子與溺愛是有區別的。溺愛就是父母沒有尺度的愛,所有的事情都不讓孩子自己去體驗。而保護孩子是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才伸手去幫助他。
也有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詞,叫做「過度養育」。
過度養育就是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過度的保護,過度的干預,過度的介入,過度的指導,不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學習,去體會。這對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成長都是非常不利的。
這樣養育出來的孩子挫折商會很低,他們經受不起生活中的任何打擊。孩子也不能學會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更不會自己獨立思考,只要遇見問題就會習慣性地去找人幫助。
所以家長們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意義的成長,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那麼家長要如何學會放手呢?
首先,父母要懂得孩子成長的規律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一點點的學習,父母要學習孩子每一個階段能夠學會的東西,對孩子做出指導,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學習。
其次,家長要做到孩子有需要的時候才去幫忙
每一位家長都不要過於勤快,要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時候一個「懶惰」的媽媽比一個勤快的媽媽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在幫孩子的時候也只是需要幫助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就可以。
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孩子,給孩子自我管理的空間
父母的信任,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爸媽的鼓勵與肯定會增加孩子的信心,孩子才會自己思考,不斷的嘗試。家長要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學會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
其實,育兒的過程是孩子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成長的過程中有問題才是正常的,家長們不要慌張,讓孩子學會愛與被愛,相信孩子們會走的更穩,更好。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覺得怎樣的愛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歡迎留言討論。
想了解和學習更多育兒知識嗎?那就打開今日頭條APP,在上方搜索欄輸入你想要找的如「如何培養一個獨立自信的孩子」,然後就會看一系列你要找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