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伴隨著悠揚的歌聲,2019年10月9日,農曆九月十一,巨鹿縣福緣居醫養中心活動室里,73歲的呂朝臣慢慢的把一枚戒指戴在了老伴兒楊計改的手上。
當主持人讓他對老伴兒說幾句話時,他脫口而出:「風風雨雨五十年,不離不棄。今後的路,我會陪著你一直走下去……」這番話,讓現場見證這場金婚慶典的20餘位老人及全體醫護人員無不動容,有人還悄悄揉了揉發紅的眼睛。一見鍾情定終身
1969年5月初,23歲的呂朝臣經一個老鄉介紹,和25歲的楊計改見面相親。因為兩個人都是文革前的高中生,在當時的農村,算是為數不多的文化人,所以有共同語言。沒過幾天,這對青年男女又見了一次面兒,兩人對對方都非常滿意,終身大事就這麼定了下來。5月21日,兩個人正式領了結婚證。呂朝臣楊計改結婚照
同年農曆九月十一,呂朝臣從單位回到老家,套上隊里的馬車,就把新媳婦兒接回了那間八九平大小,只有簡單傢具的新房裡。按照當地風俗,熬了一頓大鍋菜招待親朋好友,就算完成了結婚儀式。
「老伴兒是我第一個見面相親的對象。當時覺得挺合得來,很快就把婚結了。我們這也算先結婚後談戀愛吧。」每每回憶起那段日子,呂朝臣的臉上總是溢滿了幸福。兩地分居度歲月
婚後,呂朝臣回到單位沙河中學任教,妻子楊計改在家照顧家庭和老人。他們設想的是,日子就會這麼平平淡淡也溫馨幸福的一直過下去。
沒想到,1969年底,因為戰備緊張,國家開始二次徵兵。身為黨員的呂朝臣義不容辭的報了名。體檢政審都合格後,當年12月15日,新婚燕爾的他應徵入伍,成了一名光榮的軍人。
那天,楊計改專程來到沙河為丈夫送行。看著漸行漸遠的軍車,她的心裡萬分不舍。她當時還料想不到:以後的日子裡,她要一個人經歷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柔弱的雙肩要扛起許許多多的家庭重擔。
後來的12年里,除了每年一次的探親假外。兩個人只能依靠最少每月一封的書信,來表達對愛人的牽掛,寄託對愛人的思念。
隨著一雙兒女的降生,楊計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學校繁重的教學任務,自家地里播種收割等農活兒,老人子女的照顧等等等等。楊計改都默默地承擔著,從來沒有對丈夫抱怨過一句。
身在部隊的呂朝臣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從一名普通戰士一步步提干到副營級。他不止一次說過,這裡面也有楊計改巨大的付出在裡面。
1982年1月份,呂朝臣複員轉業到巨鹿縣公安局,每天的工作依舊繁重。楊計改毫無怨言的繼續支持著丈夫,讓他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輪到我來伺候你
1989年3月,晴空霹靂,楊計改因病誘發腦梗。雖然呂朝臣帶著妻子輾轉北京、石家莊等地的大醫院,托關係找名醫,求熟人用進口葯,妻子的身體還是垮了下去。
面對現實,呂朝臣拿出了一個男人、一個丈夫的責任與擔當:工作不耽誤,所有的家務活兒全包,兩個上中學的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也由他一手照料。
「過去,老伴兒對這個家付出太多了。一直都是她照顧老人、照顧我、照顧孩子、照顧這個家,現在輪到我來伺候她了。」呂朝臣說。
2018年7月,由於歲數增大,身體機能弱化,楊計改基本上站不起來了,完全需要別人照顧。
一雙兒女正值中年,單位家庭的一大攤子事兒都撂不下。有心盡孝,也只能抽空過來照料一會兒,就得匆匆離開。重擔全壓在了年過古稀的呂朝臣身上。
老伴兒上廁所,呂朝臣一個人搬不動,只好用椅子把老伴兒拉到廁所門口。有一次去理髮,看到理髮店裡的椅子下面有軲轆,他立馬買了一個放在家裡。下次再拉老伴兒時,果然省不少力氣。說到這裡,他臉上滿是得意的神情。
就這麼過了兩三個月,呂朝臣的精力畢竟跟不上了。在這麼下去,他的身體也吃不消了。養老院里夕陽紅夕陽依舊紅
2018年10月,經過反覆挑選,他們一起入住了巨鹿縣福緣居老年醫養中心。
回顧將近一年的生活,呂朝臣感到非常滿意:
這裡的護理人員態度非常好,大爺大娘叫的那叫一個甜;每天給老伴兒穿衣、洗漱、喂飯、洗腳……非常專業並且細心。只要有事兒,隨叫隨到。
每天都有專人巡視病房。有一次,楊計改發燒39°,同在一個房間的呂朝臣都沒發現,還是夜間查房的護理員發現後馬上用了退燒藥,第二天老人體溫就恢復正常。
每天上午一個半小時的下肢恢復鍛煉,讓楊計改的身體機能有所恢復:上廁所從原來的需要兩三個人抬到現在的只需要一個人扶著就可以。 「這證明她的腿能用勁兒了。」呂朝臣高興的說。
吃的飯菜既可口又照顧到老人身體需要的營養,每天還有一大群同齡人一起聊天、聽戲、打麻將……
楊計改不止一次對兒女們說:「我現在腿腳不方便,在這兒住。等我能走動了,也不走,要在這兒一直住下去。」(通訊員 徐彪/ 攝影 馬國勇)
風風雨雨五十年,白髮攜手慶金婚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伴隨著悠揚的歌聲,2019年10月9日,農曆九月十一,巨鹿縣福緣居醫養中心活動室里,73歲的呂朝臣慢慢的把一枚戒指戴在了老伴兒楊計改的手上。
當主持人讓他對老伴兒說幾句話時,他脫口而出:「風風雨雨五十年,不離不棄。今後的路,我會陪著你一直走下去……」這番話,讓現場見證這場金婚慶典的20餘位老人及全體醫護人員無不動容,有人還悄悄揉了揉發紅的眼睛。
一見鍾情定終身
1969年5月初,23歲的呂朝臣經一個老鄉介紹,和25歲的楊計改見面相親。因為兩個人都是文革前的高中生,在當時的農村,算是為數不多的文化人,所以有共同語言。沒過幾天,這對青年男女又見了一次面兒,兩人對對方都非常滿意,終身大事就這麼定了下來。5月21日,兩個人正式領了結婚證。
呂朝臣楊計改結婚照
同年農曆九月十一,呂朝臣從單位回到老家,套上隊里的馬車,就把新媳婦兒接回了那間八九平大小,只有簡單傢具的新房裡。按照當地風俗,熬了一頓大鍋菜招待親朋好友,就算完成了結婚儀式。
「老伴兒是我第一個見面相親的對象。當時覺得挺合得來,很快就把婚結了。我們這也算先結婚後談戀愛吧。」每每回憶起那段日子,呂朝臣的臉上總是溢滿了幸福。
兩地分居度歲月
婚後,呂朝臣回到單位沙河中學任教,妻子楊計改在家照顧家庭和老人。他們設想的是,日子就會這麼平平淡淡也溫馨幸福的一直過下去。
沒想到,1969年底,因為戰備緊張,國家開始二次徵兵。身為黨員的呂朝臣義不容辭的報了名。體檢政審都合格後,當年12月15日,新婚燕爾的他應徵入伍,成了一名光榮的軍人。
那天,楊計改專程來到沙河為丈夫送行。看著漸行漸遠的軍車,她的心裡萬分不舍。她當時還料想不到:以後的日子裡,她要一個人經歷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柔弱的雙肩要扛起許許多多的家庭重擔。
後來的12年里,除了每年一次的探親假外。兩個人只能依靠最少每月一封的書信,來表達對愛人的牽掛,寄託對愛人的思念。
隨著一雙兒女的降生,楊計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學校繁重的教學任務,自家地里播種收割等農活兒,老人子女的照顧等等等等。楊計改都默默地承擔著,從來沒有對丈夫抱怨過一句。
身在部隊的呂朝臣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從一名普通戰士一步步提干到副營級。他不止一次說過,這裡面也有楊計改巨大的付出在裡面。
1982年1月份,呂朝臣複員轉業到巨鹿縣公安局,每天的工作依舊繁重。楊計改毫無怨言的繼續支持著丈夫,讓他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輪到我來伺候你
1989年3月,晴空霹靂,楊計改因病誘發腦梗。雖然呂朝臣帶著妻子輾轉北京、石家莊等地的大醫院,托關係找名醫,求熟人用進口葯,妻子的身體還是垮了下去。
面對現實,呂朝臣拿出了一個男人、一個丈夫的責任與擔當:工作不耽誤,所有的家務活兒全包,兩個上中學的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也由他一手照料。
「過去,老伴兒對這個家付出太多了。一直都是她照顧老人、照顧我、照顧孩子、照顧這個家,現在輪到我來伺候她了。」呂朝臣說。
2018年7月,由於歲數增大,身體機能弱化,楊計改基本上站不起來了,完全需要別人照顧。
一雙兒女正值中年,單位家庭的一大攤子事兒都撂不下。有心盡孝,也只能抽空過來照料一會兒,就得匆匆離開。重擔全壓在了年過古稀的呂朝臣身上。
老伴兒上廁所,呂朝臣一個人搬不動,只好用椅子把老伴兒拉到廁所門口。有一次去理髮,看到理髮店裡的椅子下面有軲轆,他立馬買了一個放在家裡。下次再拉老伴兒時,果然省不少力氣。說到這裡,他臉上滿是得意的神情。
就這麼過了兩三個月,呂朝臣的精力畢竟跟不上了。在這麼下去,他的身體也吃不消了。
養老院里夕陽紅
夕陽依舊紅
2018年10月,經過反覆挑選,他們一起入住了巨鹿縣福緣居老年醫養中心。
回顧將近一年的生活,呂朝臣感到非常滿意:
這裡的護理人員態度非常好,大爺大娘叫的那叫一個甜;每天給老伴兒穿衣、洗漱、喂飯、洗腳……非常專業並且細心。只要有事兒,隨叫隨到。
每天都有專人巡視病房。有一次,楊計改發燒39°,同在一個房間的呂朝臣都沒發現,還是夜間查房的護理員發現後馬上用了退燒藥,第二天老人體溫就恢復正常。
每天上午一個半小時的下肢恢復鍛煉,讓楊計改的身體機能有所恢復:上廁所從原來的需要兩三個人抬到現在的只需要一個人扶著就可以。 「這證明她的腿能用勁兒了。」呂朝臣高興的說。
吃的飯菜既可口又照顧到老人身體需要的營養,每天還有一大群同齡人一起聊天、聽戲、打麻將……
楊計改不止一次對兒女們說:「我現在腿腳不方便,在這兒住。等我能走動了,也不走,要在這兒一直住下去。」(通訊員 徐彪/ 攝影 馬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