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鹵豬和豆沙卷,魔都教育領域工作者。陪伴孩子成長,不做焦慮的媽媽。閱讀前請點擊「關注」,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交流,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寶貴的心得。
孩子是上天派來給父母的禮物,尤其是天真可愛的時候,像小天使一般,簡直要把父母的心萌化了,怎麼喜歡都不夠。但有時候孩子「熊」起來,也是分分鐘讓人崩潰,恨不得揍他一頓。曾聽到不少媽媽「吐槽」,孩子一旦皮起來,恨不得把他塞回肚子里重造。01熊孩子挨打的歷史演變熊孩子挨打在我們父輩那個年代很常見。以前都是住在大院子里,或者鄰里房子靠的比較近,來往很密切。經常,尤其是到傍晚的時候,可以看見小孩被家長追著滿操場滿院子的跑,要打這個孩子。因為孩子要麼是在外面「犯事」,跟小夥伴打架了,要麼是喊著回家吃飯不聽,那種情況很常見。所以那個年代被挨打也不以為然,哪個孩子沒被打過才稀罕呢!《士兵突擊》中王寶強被老爹按在板凳上打屁股
我們80、90後讀書那會,熊孩子也還是會挨打的,在家被父母打,在學校被老師打。那時候在學校挨打,家長是不會說的,反而覺得老師調教的好,跟現在的學校氛圍是不一樣的。
現在的95後、00後是很少挨打的,家裡不捨得打,學校不允許打。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某幼兒園,3名熊孩子沒法安靜下來睡午覺,老師讓這三個孩子做了80個青蛙跳、80個蹲起。家長稱第二天孩子下床無法正常行走,於是有家長報警,說是幼兒園老師體罰孩子。幼兒園則稱是讓孩子做體能訓練,而且孩子第二天也正常上學了。
這件事情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有說熊孩子鬧起來真的很皮,體力超好根本不能安靜,作為老師要看護那麼多孩子,真的很頭疼。做做體能鍛煉蠻好的,消耗一下精力,還能鍛煉身體。也有說這個體能訓練的量,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有點太大了。總之報警這件事情還是蠻興師動眾的,各有各的說法。02不小心把熊孩子打了怎麼辦?孩子雖皮,但現在社會的家庭氛圍打孩子不是常態。不過在孩子極其調皮或者極其叛逆的情況下,不小心把孩子打了,這也是偶有發生的事情。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小歡喜》中,季楊楊和方一凡(兩個人著實都稱得上熊孩子),因為打架鬧矛盾,校方和家長一致決定讓他們在學校互相道歉寫檢討。季楊楊表面上答應了,卻在校長老師、雙方家長的面前,說出不該因為自己開法拉利進校園的行為,影響爸爸季區長的仕途和名聲,嚴重違背了他廉潔奉公的形象,嚴重阻礙了他的升官發財之路……越說越過分,季爸爸實在氣憤極了,一個沒忍住扇了季楊楊一巴掌。
當時那種情況,面對說出這麼不合時宜的話的兒子,季爸爸確實會忍不住發脾氣。但是當著那麼多老師、同學還有家長的面,打孩子實在是不應該。而且季楊楊是一個高三學生,已經成年了,還正處於青春叛逆期。
所以這巴掌一打,後面季楊楊的爸爸媽媽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才使得父子和好,解開心結。
如果父母一時氣急失手,真把熊孩子打了怎麼辦?
★首先,父母得跟孩子道歉。
承認打人的行為不應該。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打人會讓孩子不自覺的產生不聽話是可以打的錯覺,會給孩子埋下暴力傾向的種子。
★其次,父母要與孩子站在同一條戰線。
不管之前因為怎樣的觀念衝突引起的打人事件,父母得先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堅定地與孩子站在一起,認可他的觀點,不要急於否認他。
比如,有個爸爸發現十四歲的兒子早戀了,他先就對孩子說:「不錯啊兒子,知道喜歡女孩兒了。我那會比你還早點。」這個兒子一聽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
★最後,找機會跟孩子傳達父母的意見。
給了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之後,再來跟孩子傳達父母想要表示的意見,這時候孩子就不會那麼叛逆了,更容易聽進心裡。
比如那個爸爸過幾天又跟他兒子說:「我覺得你談的這個對象不錯,如果你以後想要在縣城發展,差不多可以定下來了。如果你以後想要到北京去發展,我覺得不急,這事得緩緩,慎重考慮。」如此一來,不需要激烈的衝突,輕巧的規勸了兒子。03熊孩子到底能不能打?三條原則需遵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她指出,打孩子這是一代人的教育理念問題。她小時候挨打家常便飯,經常被媽媽追著滿操場跑,鄰居都來勸。
那麼孩子到底能不能打呢?恐怕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有自己的立場。不能打的說小孩就應該被呵護,打孩子傷自尊心。打孩子的說,孩子太調皮,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其實這個得分情況來看,而且打孩子也是有技巧、有智慧的,得遵循原則。
★一、青春期的孩子不能打。
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老師說,打孩子是有度的,而且是有技巧的。小時候該說就得說,該立規矩就得立規矩,別放開了寵,等到上初中了,開始有壓力的時候再從嚴抓,那孩子就叛逆了。
確實,孩子小的時候要求不高,幾乎所有慾望家長都有能力滿足,所以不自覺就滿足孩子一個個的願望,就變成了溺愛。孩子三歲了不答應他,可以滿地打滾,強求父母答應。等到十二三歲父母不答應沒作用了,就開始變得叛逆了。
叛逆期的孩子是不太能聽重話的,更不要提打了。十二歲以後的孩子,小大人的形象已經開始初成。如果打一次孩子,很可能會給他以後的成長都帶來陰影,甚至開始遠離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謹慎的學會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二、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打孩子。
孩子也是要面子了,在外人面前,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被人打了。中國式父母有個特點,就是老喜歡在外人面前對孩子評頭論足。比如說,哎呀我家孩子不愛吃飯啊,長得不高,長得又黑,總之種種。
心理學家分析,一方面這跟我們低調謙遜的傳統有關,在外一向表現得比較謙虛,不太好意思誇自己的孩子,總喜歡通過貶低孩子,以此來換得別人對自家孩子的讚揚。另一方面,這其實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也是父母的一種玩笑話,表面上是貶低,心裡卻覺得很好。
圓桌派座談上蔣方舟說,她小的時候覺得,在家貶損孩子和在外人面前貶損孩子的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家可以讓父母說,但在外人面前就很不自在。
父母不妨學著在外人面前適當的誇讚一下孩子,少一點貶損,給孩子也留一點面子。
★三、孩子不能「真打」,打完要及時安撫。
家長打孩子,一定要秉承「重重地舉起、輕輕地放下」、「雷聲大、雨點小」原則。架勢可以做足,把孩子嚇一嚇,但是真打下去的時候,力度得掌握好,不能真把孩子打傷了,打疼了。
孩子小時候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有敬和畏。敬首先來自於畏,畏也就是怕,也就是讓孩子從小要有敬畏之心其實主要還是起到一個警示威懾作用,打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
打完孩子,事後一定還要安撫好孩子受傷的心靈。告訴孩子為什麼打他,如果下次犯了同樣的事情一樣會打他。那麼孩子的心中就有一條界線了,之後他做事為了避免挨打,他會盡量不去觸碰那條紅線。這就給他養成了一種原則。
即使是家有熊孩子,也不可輕易打孩子。教育孩子崇尚非暴力原則,家長們還得在教育這條漫漫之路上仔細探索。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這篇文章,並關注我的頭條號[鹵豬和豆沙卷]哦~~一起來評論區探討吧~~
家有熊孩子,總是想揍一下怎麼辦?
大家好,我是鹵豬和豆沙卷,魔都教育領域工作者。陪伴孩子成長,不做焦慮的媽媽。閱讀前請點擊「關注」,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交流,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寶貴的心得。
孩子是上天派來給父母的禮物,尤其是天真可愛的時候,像小天使一般,簡直要把父母的心萌化了,怎麼喜歡都不夠。但有時候孩子「熊」起來,也是分分鐘讓人崩潰,恨不得揍他一頓。曾聽到不少媽媽「吐槽」,孩子一旦皮起來,恨不得把他塞回肚子里重造。
01熊孩子挨打的歷史演變
熊孩子挨打在我們父輩那個年代很常見。以前都是住在大院子里,或者鄰里房子靠的比較近,來往很密切。經常,尤其是到傍晚的時候,可以看見小孩被家長追著滿操場滿院子的跑,要打這個孩子。因為孩子要麼是在外面「犯事」,跟小夥伴打架了,要麼是喊著回家吃飯不聽,那種情況很常見。所以那個年代被挨打也不以為然,哪個孩子沒被打過才稀罕呢!
《士兵突擊》中王寶強被老爹按在板凳上打屁股
我們80、90後讀書那會,熊孩子也還是會挨打的,在家被父母打,在學校被老師打。那時候在學校挨打,家長是不會說的,反而覺得老師調教的好,跟現在的學校氛圍是不一樣的。
現在的95後、00後是很少挨打的,家裡不捨得打,學校不允許打。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某幼兒園,3名熊孩子沒法安靜下來睡午覺,老師讓這三個孩子做了80個青蛙跳、80個蹲起。家長稱第二天孩子下床無法正常行走,於是有家長報警,說是幼兒園老師體罰孩子。幼兒園則稱是讓孩子做體能訓練,而且孩子第二天也正常上學了。
這件事情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有說熊孩子鬧起來真的很皮,體力超好根本不能安靜,作為老師要看護那麼多孩子,真的很頭疼。做做體能鍛煉蠻好的,消耗一下精力,還能鍛煉身體。也有說這個體能訓練的量,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有點太大了。總之報警這件事情還是蠻興師動眾的,各有各的說法。
02不小心把熊孩子打了怎麼辦?
孩子雖皮,但現在社會的家庭氛圍打孩子不是常態。不過在孩子極其調皮或者極其叛逆的情況下,不小心把孩子打了,這也是偶有發生的事情。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小歡喜》中,季楊楊和方一凡(兩個人著實都稱得上熊孩子),因為打架鬧矛盾,校方和家長一致決定讓他們在學校互相道歉寫檢討。季楊楊表面上答應了,卻在校長老師、雙方家長的面前,說出不該因為自己開法拉利進校園的行為,影響爸爸季區長的仕途和名聲,嚴重違背了他廉潔奉公的形象,嚴重阻礙了他的升官發財之路……越說越過分,季爸爸實在氣憤極了,一個沒忍住扇了季楊楊一巴掌。
當時那種情況,面對說出這麼不合時宜的話的兒子,季爸爸確實會忍不住發脾氣。但是當著那麼多老師、同學還有家長的面,打孩子實在是不應該。而且季楊楊是一個高三學生,已經成年了,還正處於青春叛逆期。
所以這巴掌一打,後面季楊楊的爸爸媽媽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才使得父子和好,解開心結。
如果父母一時氣急失手,真把熊孩子打了怎麼辦?
★首先,父母得跟孩子道歉。
承認打人的行為不應該。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打人會讓孩子不自覺的產生不聽話是可以打的錯覺,會給孩子埋下暴力傾向的種子。
★其次,父母要與孩子站在同一條戰線。
不管之前因為怎樣的觀念衝突引起的打人事件,父母得先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堅定地與孩子站在一起,認可他的觀點,不要急於否認他。
比如,有個爸爸發現十四歲的兒子早戀了,他先就對孩子說:「不錯啊兒子,知道喜歡女孩兒了。我那會比你還早點。」這個兒子一聽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
★最後,找機會跟孩子傳達父母的意見。
給了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之後,再來跟孩子傳達父母想要表示的意見,這時候孩子就不會那麼叛逆了,更容易聽進心裡。
比如那個爸爸過幾天又跟他兒子說:「我覺得你談的這個對象不錯,如果你以後想要在縣城發展,差不多可以定下來了。如果你以後想要到北京去發展,我覺得不急,這事得緩緩,慎重考慮。」如此一來,不需要激烈的衝突,輕巧的規勸了兒子。
03熊孩子到底能不能打?三條原則需遵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她指出,打孩子這是一代人的教育理念問題。她小時候挨打家常便飯,經常被媽媽追著滿操場跑,鄰居都來勸。
那麼孩子到底能不能打呢?恐怕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有自己的立場。不能打的說小孩就應該被呵護,打孩子傷自尊心。打孩子的說,孩子太調皮,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其實這個得分情況來看,而且打孩子也是有技巧、有智慧的,得遵循原則。
★一、青春期的孩子不能打。
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老師說,打孩子是有度的,而且是有技巧的。小時候該說就得說,該立規矩就得立規矩,別放開了寵,等到上初中了,開始有壓力的時候再從嚴抓,那孩子就叛逆了。
確實,孩子小的時候要求不高,幾乎所有慾望家長都有能力滿足,所以不自覺就滿足孩子一個個的願望,就變成了溺愛。孩子三歲了不答應他,可以滿地打滾,強求父母答應。等到十二三歲父母不答應沒作用了,就開始變得叛逆了。
叛逆期的孩子是不太能聽重話的,更不要提打了。十二歲以後的孩子,小大人的形象已經開始初成。如果打一次孩子,很可能會給他以後的成長都帶來陰影,甚至開始遠離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謹慎的學會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二、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打孩子。
孩子也是要面子了,在外人面前,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被人打了。中國式父母有個特點,就是老喜歡在外人面前對孩子評頭論足。比如說,哎呀我家孩子不愛吃飯啊,長得不高,長得又黑,總之種種。
心理學家分析,一方面這跟我們低調謙遜的傳統有關,在外一向表現得比較謙虛,不太好意思誇自己的孩子,總喜歡通過貶低孩子,以此來換得別人對自家孩子的讚揚。另一方面,這其實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也是父母的一種玩笑話,表面上是貶低,心裡卻覺得很好。
圓桌派座談上蔣方舟說,她小的時候覺得,在家貶損孩子和在外人面前貶損孩子的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家可以讓父母說,但在外人面前就很不自在。
父母不妨學著在外人面前適當的誇讚一下孩子,少一點貶損,給孩子也留一點面子。
★三、孩子不能「真打」,打完要及時安撫。
家長打孩子,一定要秉承「重重地舉起、輕輕地放下」、「雷聲大、雨點小」原則。架勢可以做足,把孩子嚇一嚇,但是真打下去的時候,力度得掌握好,不能真把孩子打傷了,打疼了。
孩子小時候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有敬和畏。敬首先來自於畏,畏也就是怕,也就是讓孩子從小要有敬畏之心其實主要還是起到一個警示威懾作用,打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
打完孩子,事後一定還要安撫好孩子受傷的心靈。告訴孩子為什麼打他,如果下次犯了同樣的事情一樣會打他。那麼孩子的心中就有一條界線了,之後他做事為了避免挨打,他會盡量不去觸碰那條紅線。這就給他養成了一種原則。
即使是家有熊孩子,也不可輕易打孩子。教育孩子崇尚非暴力原則,家長們還得在教育這條漫漫之路上仔細探索。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這篇文章,並關注我的頭條號[鹵豬和豆沙卷]哦~~一起來評論區探討吧~~